我國光伏産業欲搶佔美國市場
    2009-05-06    本報記者:葉超    來源:經濟參考報

    美國奧巴馬政府新能源政策下,美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顯現重大商機。目前,多家國內光伏龍頭企業欲自發進軍美國光伏項目總包市場,實現産業復蘇與振興的戰略。然而,這一戰略的實施中,龍頭企業面臨融資渠道不暢的困難,希望相關部門對“銀企合作”給予推動。

  美國光伏發電步入快車道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競選期間就強調新能源的重要性,就任總統以來也多次強調發展新能源至關重要,並把新能源作為政府重點投資領域之一,希望用新能源行業的發展促進就業並復蘇美國經濟。
  江蘇中能是國內最大的光伏電池原材料(多晶硅)生産公司。該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江游介紹,目前,奧巴馬新能源政策已明確要求,到2012年美國電量的10%來自於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最近通過《聯邦投資賦稅優惠The Federal Investment Tax Credit (ITC)》法案,太陽能光伏發電投資額的30%可獲政府現金補助。
  目前,美國加利福尼亞、新澤西、內華達等多個州也已&&有關《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 (RPS) 》法案,支持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以美國加州為例,儘管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加州去年在利用太陽能方面仍取得明顯進展,成為美國利用這一清潔能源的排頭兵。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施瓦辛格在近日&&,為推行世界最大規模的屋頂太陽能發電計劃,加州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獎勵政策。凡在住屋、商業建築或公用建築屋頂上安裝太陽能設備的家庭或企業,都可獲得州政府的多項補助,其中包括享受30%的減稅優惠,減少30%的安裝成本等。
  2008年,加利福尼亞的用電量為1500萬兆瓦,其中10%來自於可再生能源。江蘇中能市場部分析預測,僅美國加利福尼亞2012年前就需新增200萬兆瓦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可佔到5000兆瓦的總裝機容量。而2008年,我國的光伏電池産量約為1800兆瓦。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蘇州阿特斯是國內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的另一龍頭企業,已覆蓋産業鏈中除多晶硅外的所有環節。該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介紹,奧巴馬新能源政策與美國“總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計劃密切相關。美國已明確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在1990年水平的基礎上降低80%。
  美國要實現“總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計劃,必然會長期支持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再生能源的開發。“美國市場已為國內的光伏産業的復蘇與振興提供了良機。”

  國內光伏産業已具國際競爭實力

  近10年來,我國太陽能光伏産業以年均40%的速度遞增,2008年太陽能電池産量達到世界産量的50%左右,産業規模達700多億元。這期間,國內涌現出了無錫尚德、蘇州阿特斯、常州天合等近10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
  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韓慶華介紹,2008年江蘇省光伏電池産量達到1250兆瓦以上,産業規模約佔全國的70%。
  江游介紹,目前,我國已建立起了多晶硅、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等從原材料到終端産品的完整産業鏈。自2006年以來,多家國內公司各顯神通,通過分道引進技術、自主研發、海外成套設備採購等方式,基本掌握了多晶硅的核心生産技術。這擺脫了國內太陽能光伏産業在原料上長期受制於人的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工商聯主席李仁介紹,近年來,我國光伏企業在技術領域不斷有新的突破,如電池片産業化關鍵技術、光伏組件工程化技術、應用産品集成化技術等,已擁有近百項自主知識産權和發明專利。
  瞿曉鏵認為,中國高科技産業短期內有如此成就的僅有太陽能光伏産業。國內的太陽能光伏企業中,大多數是技術性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創建,技術起點很高,不少企業的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另外,憑藉前幾年全球光伏發電市場的擴張,國內太陽能光伏産業得以迅速發展壯大,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較強的發言權與競爭力。

  “項目總包”搶佔市場話語權

  國內光伏電池産品95%的市場在海外,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光太産業中的不少企業被迫關停。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韓慶華認為,光伏産業要振興,關鍵在光伏産業龍頭企業如何帶領整個行業開拓海外市場。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無錫尚德、江蘇中能、蘇州阿特斯等多家國內光伏産業龍頭企業,已開始在美國成立承包光伏發電項目的子公司,積極進軍當地光伏發電市場。
  江游介紹,光伏産業最終是為光伏發電項目提供電池組件。奧巴馬新能源政策促發美國光伏發電進入快速通道。但在受金融危機打擊下,美國光伏發電項目、工程承包商面臨融資困難。目前,正是國內光伏産業龍頭公司由産品生産商向項目承包商轉變的機遇期。
  江游説,國內龍頭企業在美國開展光伏發電項目總包有兩大優勢,一是作為電池組件的生産商,在與海外同行的競爭中具有價格優勢;二是國內金融機構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國內龍頭企業具備融資優勢。
  江游、瞿曉鏵等均&&,國內光伏龍頭企業在美國進行項目總包如能成功,就可以擺脫光伏電池市場受制於人的局面。這不僅可以提高國內光伏産業長期的抗風險能力,還會給國內光伏産業帶來大量訂單,實現振興。
  融資渠道不暢成為最大障礙。金融危機下,光伏産業龍頭企業紛紛轉向國內金融機構貸款,開展對美國的光伏發電項目總包。由於國內光伏産業興起時間較短,以前又多在海外融資,國內金融機構對光伏産業較為陌生、與業內的龍頭企業合作較少。這導致銀企間的貸款項目進展緩慢。
  招商銀行南京分行副行長顧全介紹,他們正與江蘇中能就一筆數億美元的貸款進行接觸,江蘇中能近兩三年才發展壯大,銀行對企業的情況不熟,加之還要了解美國光伏發電的情況,貸款的評估工作要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
  瞿曉鏵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協調金融機構組成聯合考察組,加快對貸款項目的評估,以便龍頭企業儘早到美國進行項目總包。

  相關稿件
中國光伏産業:舊暴利的終結 新能源的希望 2009-04-22
太陽能光伏展上海遇冷 龍頭企業沒有露面 2009-04-15
扶持光伏産業重在鼓勵技術突破 2009-04-10
太陽能屋頂計劃鋪展光伏産業藍圖 2009-03-27
國內最大光伏項目曝出驚人投標價 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