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1-13 記者:王立彬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以推進礦産資源可持續利用,提高礦産資源對經濟社會保障能力為目標的《全國礦産資源規劃(2008-2015年)》,近日由國務院正式批復並由國土資源部組織實施。根據規劃,我國將以油氣資源和鐵鎳鉻銅等礦産為重點積極開展境外礦産資源開發合作。 根據規劃,鎢、錫、銻、稀土等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開採總量、礦産資源總回收率、共伴生礦産綜合利用率、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礦區土地復墾率等一些重要指標為約束性指標。規劃明確提出通過增加資源儲量,滿足建設一批大中型重要礦産資源供應基地需要,使我國重要礦産品産量平穩上升。到2015年,煤炭産量達到33億噸以上,石油2億噸以上,天然氣1600億立方米以上,地面抽採煤層氣100億立方米,鐵、銅、鋁土礦、鉀鹽等重要礦産國內保障程度保持現有水平或得到提高。 根據規劃,我國礦産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水平將明顯提高,重要優勢礦産開採總量將得到有效調控,礦産資源開發利用布局將不斷優化。到2015年,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10%以上,完成約50處重要礦産地儲備,礦産資源總回收率與共伴生礦産綜合利用率平均分別提高約5個百分點。礦山地質環境和礦區土地復墾狀況將明顯改善。到2015年,新建和生産礦山的礦山地質環境得到全面治理,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達到35%和礦山廢棄土地復墾率達到30%以上。 在鼓勵開採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密切相關且國內供給相對不足的礦産同時,規劃明確了鎢、錫、銻、稀土等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和一些重要優勢礦産的限制性開採要求。實行年度開採總量指標控制,加強開採和出口宏觀調控,保護資源,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和優勢資源戰略地位。推進建立礦産資源儲備和保護機制。建立石油、特殊煤種、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等礦産地和礦産品儲備,為調控市場、應對突發事件和保障國家資源供應安全奠定基礎。 規劃明確提出了擴大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礦業合作的目標。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中國將以石油、天然氣、鐵、鎳、鉻、錳、鋁、銅和鉀鹽等礦産為重點,推進中國企業積極參與礦業投資國際合作,實現礦業共贏發展。 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副司長鞠建華説,世界性金融危機給國際礦業市場帶來了嚴重影響,中國礦業經濟和管理面臨複雜形勢。一方面,市場降溫,礦産品成本、價格回歸理性,有利於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有助於引導理性投資。另一方面,為中國進一步深化整頓、加快整合提供了機遇,為中國積極參與境外勘查開發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外部環境和發展空間,也為中國抓緊建立礦産勘查新機制創造了條件。 鞠建華説,充分考慮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為適應資源配置和礦業全球化發展趨勢,中國推出的新一輪礦産資源規劃,提出加大資源統籌配置的力度,促進資源開發利用的規模化、集約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出了擴大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開展境外重要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合作。中國將以石油、天然氣、鉀鹽、鋁、銅等礦産為重點,拓展境外礦産資源供應渠道和能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