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電力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用電量同比增長-8.33%,這是在10月份用電量增長-2.18%基礎上再度出現大幅下滑。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博士告訴記者:“電力需求的疲軟顯示着我國經濟已步入‘嚴冬’。” 日前在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召開的一次經濟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李連仲、中國社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等專家,紛紛為中國經濟度“冬”支招。
落實積極財政政策,重在擴大內需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及適度的貨幣政策確保經濟增長。許多專家建議,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從既可促進經濟發展又能刺激消費兩方面着眼。 針對我國政府下半年適當調整“出口退稅”政策,並通過貨幣政策等手段改善對民營、中小企業的貸款環境等調控措施,許多專家&&讚同。但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李連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等專家同時&&,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不斷加劇,國際市場持續疲軟的情勢下,我國還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刺激國內消費,擴大內需。 李義平説:“早在1776年,英國經濟學家亞當 斯密在其著作中寫到,中國和歐洲不一樣,歐洲國家小,歐洲必須要重視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中國國家大,不僅要重視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而且要重視省與省之間的貿易,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內需。這樣巨大的內需,就可以支撐巨大産業的發展。” 如何進一步&&刺激內需的財政政策,胡兆光建議,將“出口退稅”政策擴大“內銷退稅”,達到針對部分産品全面退稅,降低其産品價格,這將對我國經濟轉型發揮重要作用。 對於政府提出的4萬億元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大舉措”,中國社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認為,不能把目光僅僅放在鐵路、公路、機場等項目建設上,而應該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投入。 “要擴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能力,促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高收入所得稅起徵點將是行之有效的財政政策之一。”胡兆光告訴記者,有數據表明,2007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足40%,遠低於我國1980年至2000年的水平。為了有效增加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比重,政府必須有強有力的財稅政策刺激消費。模擬顯示,若將收入所得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將會直接拉動經濟增長0.37個百分點。
經濟保增長,企業當自強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專家們認為,中國經濟保增長,要靠國家政策支持,更要靠企業自身的發展。 “中央&&適度的貨幣政策支持企業發展,但當前企業遇到的困難不能僅僅靠貸款解決,最終還要靠市場、靠訂單。”李連仲説,“因此應對當前危機,企業一定要把負債率與經濟效益挂鉤,要借危機轉型‘瘦身’,把主業做強;同時,要提高創新能力,增強産品市場競爭力。”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經濟危機是危也是機,關鍵是我們能不能看到並抓住機會。”劉迎秋説,“隨着國際市場危機的加深,發達國家民眾消費結構也會調整,他們對同等質量,價格較低産品的需求將要上升。而這正是以較低價格的中低檔産品為競爭力的中國製造企業的發展機遇。” 經濟危機無疑對企業是一種考驗,政府&&了一係政策措施支持企業的發展。但李義平提醒企業,不能過度依賴政府,而應該依靠市場。他説,我們存在的最大問題依然是市場經濟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因此應該防止政府“過度調控”。 在談及房地産業時,專家們&&,在當今國內外經濟環境下,房地産業可帶動許多相關行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但面對困難,房地産商不能坐等政府“救市”,而應該“自救”。 胡兆光認為,我國房地産行業的最大問題是“泡沫太大”。他説,是泡沫終歸要破,早破比晚破強。為了盡快培育我國公平、公正、透明、健康持續發展的房地産市場,促進經濟發展,政府應盡快擠掉房地産中的泡沫,使房價回歸到理性價位。屆時持幣待購者會踴躍出手,房地産業迎來新生。同時,也會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形成我國産業間發展的良性互動,從而達到以內需促進經濟發展,降低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盡快度過“嚴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