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産量遠程監測系統政府採購亂象重重
    2008-12-15    本報記者:林玉 實習生:趙洋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煤礦安裝上産量遠程監測系統,政府不但可以防止企業瞞報産量偷稅漏稅,而且可以控制超産、強化安全管理,是投入少、見效快的項目,獲得了全國很多地方政府的認可。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各地在這個項目上進行的政府採購亂象重重,亟待國家出面規範。給煤礦裝上“千里眼”,控稅、安全兩相宜。
  所謂煤礦産量遠程監測系統,是指在煤礦的井口、出煤的必經之地等關鍵部位安裝特製的監測儀器,該儀器不但可以隨時監測到煤礦的産量,而且可以將數據隨時通過無線網絡發送到政府主管部門的控制中心,政府據此可以隨時知道每個煤礦任何時刻的生産情況。
  據了解,煤礦産量監測系統最早是由鄭州泰克思公司發明,並從河南省開始應用推廣的。鄭州泰科思公司董事長李書勳告訴記者,起初公司與鄭州市稅務局聯合,由稅務局負責推廣,使用後成效明顯,煤礦業稅收明顯增加,繼而由河南省國稅局帶頭在全省範圍內使用。2003年,産品開始向全國推廣,目前該産品已經在16個省市自治區下屬的120多個地、市縣使用。該産品使用地區的礦井事故率明顯下降,稅收收入迅速增加,最高的地區煤礦業稅收提高了將近10倍。
  專家指出,産量規模是我國煤炭市場准入的主要標杆之一,煤礦超産是我國煤礦安全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掌握煤礦産量,不但是重要的稅控手段,而且是政府調控煤炭市場的重要決策依據。因此,在全國推廣使用煤礦産量監測系統勢在必行。

  各地政府採購黑幕籠罩,項目進展緩慢

  煤礦産量監測系統的諸多好處,引起了國家和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但在推行過程中,不少地方項目進展十分緩慢。2004年4月,山西省政府下發通知,決定對全省所有合法生産的礦井建立煤炭産量監控系統,項目總投資大約1 .59億元,原定於當年8月底完工,但8月底安裝完成率僅達19 . 6%。根據記者掌握的情況,山西省近年才完成了該系統的安裝。
  據記者了解,煤礦産量監測系統推廣之所以進展緩慢、使用困難,主要是因為一些不達標企業的參與,以及部分官員在招標過程中的不規範行為。
  一些地方隨意變更中標條款。以太原市為例,負責招標的市煤炭工業局煤礦安全信息中心就對已中標的廠家和地區進行了重新分配。山西自動化研究所此次中標,成為古交市煤礦煤炭産量監控系統裝置設備的提供和安裝單位,該信息中心未與山西自動化研究所商量,竟將其中20家礦井的裝置設備“交”由其他公司生産。
  一些“專職”拉關係幫廠商實現中標的代理商應運而生。所謂代理商,其實就是“中介”公司,不生産煤炭産量監控系統裝置,只是負責打通關係。此外,一些人甚至趁機渾水摸魚,冒牌投標,擾亂正常的招投標。鄭州泰科思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駐太原辦事處的負責人張瑞告訴記者,他們本想參加晉城市的工程招標,但當他向晉城市有關部門投標時,卻被告知,公司已有人來過了。經查,發現有人冒充他們公司的人去投標,投標文件寫的是他們公司名稱,但&&人和電話號碼通通被改,連最起碼的公司印章或授權書都沒有,竟也被招標部門收下了。
  一些資質不達標的企業也趁機渾水摸魚、有的甚至公開半公開地通過賄賂政府官員的辦法謀取中標。例如,重慶大唐稱重系統有限公司就因“於2007年3月30日,在六枝特區煤炭産品産量遠程監測系統政府採購競爭性談判期間,向談判小組有關成員發送影響公正談判的手機短信等行為”,被六枝特區政府有關部門發文取消了投標資格。

  標準不統一,市場産品魚龍混雜

  困擾煤炭産量監測系統政府採購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國家沒有&&該産品的相應行業標準,各地對該上什麼設備、達到什麼標準沒有確切的依據,一方面使招標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為下一步全國互通互聯製造了障礙。
  鶴崗煤炭局黨委書記閆銳介紹説,自從該市發出招標通告以來,一下子有10多家企業來投標。這些企業來自全國各地,産品大致相同、又有不一樣的地方。為了選擇一家較好的企業中標,鶴崗市一方面組織力量到鄰近的七台河、雙鴨山等地調研産品性能與使用情況,另一方面組成由政協委員、專業人員組成的專門隊伍到河南、四川、貴州考察企業情況,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閆銳説,如果國家能&&技術標準,並公布一批合格企業,那麼地方政府只要從這些企業中選擇就可以了,會節省大量的招標成本。
  實際上,有關部門一直在為&&一個行業性的標準而努力。據了解,早在2006年7月,國家安監總局就會同國家稅務總局,組織專門力量對煤礦産量遠程監測系統使用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認為,該系統技術可行、效果明顯,建議在全國推廣。據此,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安全監察司就&&行業標準和政策規範進行了緊張工作。2007年1月,“煤炭産量(稅控)遠程監測系統技術規範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此後不久,國家安監總局成立了行業管理司,負責該項工作,但行業性的標準到現在也沒有公布。記者就此與國家安監總局官員進行了交流,他&&情況比較複雜。

  沒有國家政策配套,部分設備破壞嚴重

  給煤礦裝上千里眼,受益的是國家和政府,不少習慣於搞“小動作”煤礦主卻如芒在背,必欲使之“無用”而後快。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各地政府使用該系統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就是煤礦主對設備的破壞干擾。有的故意損壞設備,有的阻撓修復安裝人員作業維護,有的故意作弊導致數據失真。鶴崗煤炭局黨委書記閆銳説,“如何提高系統的防作弊能力,是我們目前要着力解決的問題之一”。而李書勳則介紹説,自從該系統投入使用以來,就一直與礦主玩着“貓捉老鼠”的游戲。系統的安全性和防作弊性多次升級,而礦主的破壞與作弊手段也相應在升級。
  “只要是人造設備,就有破壞作弊的可能性。看來解決系統的正常運行的問題,需要政府的強制力量,單單依靠企業技術改進是很難的。”李書勳説。
  據了解,從2005年起,煤礦産量監測系統就引起了國家安監總局和國家稅務總局的高度重視,並責成專門的部門研究在全國推廣的問題,其中就提到過要在政策上&&國家強制措施。但是不知為何,至今也沒有進展。
  沒有國家有關規定就強製作為政府計稅依據,是否在法律上存在漏洞,已經引起了業界的懷疑。2008年3月,《貴州地稅》雜誌發表《對煤礦企業稅費徵管的探討》一文就指出,安裝了上文提到的大唐公司的産品以後,所監測到的數據誤差率很大,對此煤礦提出該系統有不完善的地方,採集數據不準確,作者認為,“全縣範圍內推廣的監控系統是大唐公司統一安裝,監控器沒有得到國家稅務總局和權威部門的認定,將此監控數據作為計稅依據的合法性值得質疑”。專家認為,這篇文章提出的問題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關稿件
為何美國煤礦安全事故少發生 2008-12-05
貴州省習水縣小煤礦整合困局調查 2008-11-18
死亡50人以上煤礦事故市長將免職 2008-11-14
神華布爾&煤礦在內蒙古伊金霍洛旗建成 2008-11-11
鄂爾多斯地區地方煤礦煤炭價格下跌 20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