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産“串補”已經成我電網輸電新主力
    2008-10-28    記者:楊燁 實習生:陳希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訊 中電普瑞國産化串補技術於近期中標南方電網“西電東送”網絡完善工程。記者了解到,繼2004年我國第一套國産化可控串補裝置投運成功後,我國國産串補技術已經由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轉向技術市場推廣成熟階段。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電網發展一直存在能源分佈不均衡,網絡建設規模較小、結構較薄弱,電網運行中輸送容量較低的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超高壓輸電線路的發展要滯後約20年。數據統計顯示,發達國家的500千伏長距離送電線路輸送能力在60萬至100萬千瓦,而我國的電網線路輸送能力與其存在40萬至80萬千瓦的差距。
  “串補技術剛好彌補這個缺口。”國家電網經濟研究院電網規劃分析處處長李雋分析説,國産串補技術不僅顯著提高我國電網線路輸送能力,有效滿足地區輸電需求,而且節約了新輸電線路建設投資,降低了鉅額的線路建設費用;更發揮着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減少了輸電走廊,避免了對森林植被的破壞,保護了生態環境,體現了代際公平。據悉,産業化推廣串補技術目前已經累計減少新建500kV線路2370多公里,使輸變電工程整體投資下降約30%,累計已節省投資32.1億元。
  “這個技術的國産化應用,打破了以往依靠國外技術進口導致價格被海外壟斷的局面。”李雋對記者説,“目前供貨價格已經整體大幅下降,有的甚至降到一半,節約了大量設備投資。市場招標價也下降約1/3。”
  相關稿件
趙希正:中國電網總規模已居於世界首位 2008-10-23
青海電網今冬缺電 2008-10-21
國家能源局:確保今冬明春電網運行安全 2008-10-16
大苗山鄉用上電網電 2008-09-25
電網:調價將增購電成本150億 200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