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房地産“新政”調查
急於“救市”還是適時調控?
    2008-10-17    本報記者:馬姝瑞 盧堯    來源:經濟參考報

  “金九銀十”沒有成為地産商收穫的季節,政府&&更多的“救市”政策是他們最迫切的希望。新華社發(施廣德 攝)

  市中心房價下跌近4%,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0%以上,土地出讓量從去年的近5900多畝驟減至今年的169畝,與去年相比,安徽蕪湖的房地産市場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面對樓市“寒冬”,蕪湖市日前&&了一系列新的房地産調控政策,以財政補貼中低收入家庭購買第一套小戶型房,合理減輕開發商的負擔,引導開發商建設中小戶型房,防止房地産市場“大起大落”衝擊經濟。“新政”一出,針對其是迫不及待的“救市”之舉,還是適時&&的合理調控,“冷清”的房地産市場上立即激起了熱議。

  蕪湖樓市遭遇“冰凍期”

  偉星置業是最早進入蕪湖房地産市場的開發商之一,從2000年初至今,已在蕪湖開發了7個樓盤,3個全部賣清,正在開發的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儘管在蕪湖擁有比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但與其它樓盤一樣,偉星同樣面臨着銷售考驗。
  偉星開發的“左岸”小區目前正在緊張的建設中,幾棟住宅樓已初具規模。但與“熱鬧”的建設場面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樓盤的售樓處卻顯得格外冷清,記者幾次進入裝修精緻的售樓中心,都沒有見到一位購房者。
  偉星遭受的“冷遇”其實是蕪湖房地産市場的共同體驗。為遏制房地産市場過熱、擠壓泡沫,在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同時,蕪湖市早在去年4月開始便相繼&&了一系列從緊的地方政策,調控效果明顯,全市二手房交易量從去年三四月間便持續下降。今年1至8月,新建商品房交易量也大幅下降,住宅用房銷售面積為60.88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減少10.79%。
  “去年蕪湖市一個樓盤300套新房推出後,出現7000餘人搖號搶購的狀況。今年同一個樓盤,同樣推出300套新房,幾乎無人問津。”蕪湖市房地産管理局副局長駱紅旗説。
  在“鏡湖世紀城”項目臨時售樓處,置業顧問朱嵩明顯地感覺到,如今的市場已經大不一樣了。“以前來看房的基本上是來買房的,現在來的大多是隨便看看,老百姓一點都不急着買房了。”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開發商對於後續發展顯得“底氣”不足,蕪湖市今年土地拍賣出讓量也隨之“一落千丈”。據統計,去年該市土地出讓5962.96畝,出讓金78.33億元,約80%是住宅用地。今年到目前僅有兩宗169畝成交,出讓金1.458億元。

  新政意在防止樓市“大起大落”

  記者了解到,蕪湖商品房銷售價格去年快速上漲,下半年平均漲幅達每平方米1000至1500元,商品住房價格高居安徽省前列,甚至超過省城合肥市。普通市民、政府部門,甚至房地産開發企業都認為,蕪湖房市“忽然高燒”是“極不正常的”。在股市過熱、上市開發企業大量拿地、供應量相對有限以及老百姓“買漲不買跌”的心態共同作用下,“瘋漲”實際上是將未來兩三年的上漲空間提前“預支”。
  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急轉直下,開發商的日子不太好過,而土地出讓量的銳減則引發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擔憂。駱紅旗&&,房地産開發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蕪湖2007年出讓的土地按正常進度大約能夠滿足未來兩到三年的開發量。但今年如此之低迷的土地出讓量,會導致未來幾年的商品房開工量、竣工量嚴重不足。上一個建設周期完成後,全市的商品房供應很可能出現“斷檔”,引發新一輪的商品房供求失衡,房價再度出現“大起”。
  市場信號的變化催生了“微調”的決定。今年9月初,蕪湖&&了《關於促進全市房地産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也被稱為“蕪湖新政”。
  對於市民買房,“新政”給出了種種優惠:購買第一套自主商品房可享受契稅50%的補貼;下調第一套商品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至20%,上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上限,允許符合條件的商業貸款轉為公積金貸款,允許在還清第一次住房公積金貸款本息的情況下辦理第二次公積金貸款;購買第一套自主商品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如果選擇符合規定的小戶型,還可得到每平方米100元的補貼以及契稅100%的補貼。
  按照市政府的計劃,房價調整被視為難得的“契機”,可以解決一大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新政”採取政府委託開發商在其開發的住宅小區內代建拆遷安置房,再限制價格、限制面積由政府回購給百姓,期望一舉解決拆遷安置房建設周期長、建設質量差的問題,使拆遷戶也能住進同等配置的優質小區。目前代建安置房共規劃75萬平方米,其中60萬平方米已開工。以一套房屋面積平均60平方米計算,可解決約萬戶家庭住房問題。
  此外,“新政”還制定了一些有利於開發商的條款。根據土地基準價和市場變化調整土地出讓起始價;對於土地競買保證金和建設工期保證金,按照相關規定的標準暫時下調30%收取;2007至2009年內出讓的房地産開發地塊,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人防易地建設費等相關費用從拿到施工許可證時繳納延緩至拿到預售許可證時繳納。

  新政效果有待市場檢驗

  與蕪湖“新政”幾乎同時,長沙、西安等其它二三線城市也紛紛&&政策,調整房地産市場,引發了熱議。面對同樣的“救市”質疑,蕪湖市副市長洪建平&&,蕪湖並不是簡單救市。他分析説,目前房地産已經成為蕪湖市的支柱産業之一,2007年房地産投資約佔全市GDP的8%左右,房地産業還影響上下游20多個産業,房地産業的“大起大落”,會對整個經濟産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在房地産市場已出現明顯下降“信號”時,地方政府應該適當地將過緊的調控政策“往回拉一拉”。
  去年拿了2600畝地的上海綠地集團蕪湖置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姜威&&,新的政策對於緩解開發商資金壓力、恢復信心和開發量是非常有利的。如一個10萬平方米的小區,緩繳配套費用一項就能使500萬資金留在開發商手中幾個月,緩解建設資金壓力。相反,如果開發商資金和信心持續不足,難免會有大量閒置地塊甚至“爛尾樓”出現,不利於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
  合肥學院房地産研究所的朱天明認為,蕪湖等二三線城市房地産市場存在的問題與一線大城市不同。中小城市人口少、市場容量小,更容易形成壟斷,市場價格受房地産開發商的影響很大,這是以蕪湖為代表的中小城市商品房價格迅速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認為,按今年1至8月的蕪湖市商品房銷售面積計劃,去年蕪湖市出讓的大量土地還可供全市開發四五年。此時不宜由政府推動市場進一步擴張,否則再擴張后市場會形成更強烈的暴跌,不利於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在一個售樓處,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看盤的市民。他們均&&,近期內買不買房還得“再看看”,不會因為政策的刺激就立即出手。而蕪湖市相關部門也&&,此次&&的一些政策已明確設定了適用時間段,未來會根據市場和國家政策的變化作出及時調整。

相關鏈結

  杭州&&24條“房産新政”穩定樓市

  新華社杭州電 杭州市日前&&了24條“房産新政”以穩定樓市,除了對購房者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外,也為房地産開發企業開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
  這份名為《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杭州市房地産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房産新政”,明確了對杭州市原有的購房入戶政策進行調整,將購房入戶政策實施範圍由杭州經濟開發區、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錢江新城區域擴大到上城、下城、西湖、江幹、拱墅區等主城區。 [詳情]

    申萬研究所:地方政府“救市”將愈演愈烈

    申萬研究所在最新的房地産行業報告中指出:4季度各地地方政府在中央的默許下,“救市”的政策將愈演愈烈,形式和內容也將愈發豐富;而未來不排除中央政府基於保增長的目的,&&政策刺激房地産市場。[詳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