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10-09 記者:沈翀 周夢榕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武漢電
儘管我國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産品製造中心,步入世界電子産業大國行列,但與美國、日本等世界電子信息産業強國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專家分析,三大劣勢影響了我國電子信息産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近日在武漢發布的《中國電子信息産業國際競爭力報告》上顯示,我國電子信息産業存在的三大劣勢體現在:首先,我國本土電子信息企業與國際一流跨國公司相比差距較大,不僅規模偏小,而且研發投入水平較低,創新能力嚴重不足。2006年微軟、IBM和英特爾三家企業的研發投入經費都在50億美元左右,其中微軟達到66億美元,而中國電子信息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深圳華為的研發經費僅有7.4億美元,僅相當於微軟的1/9。 其次,我國電子信息産業在核心基礎性産品研製上技術薄弱。我國電子信息産業的現狀是勞動密集型的中低端産品過剩,知識密集型高端産品依賴進口。凡能生産的整機,如彩電、程控交換機、微機、手機、激光視盤機等産品幾乎全部過剩,主要依靠降價銷售參與市場競爭。而利潤高、附加值大的關鍵電子元器件、系統軟體則基本依賴進口。 第三,我國電子信息産業政策體系還不成體系,存在一些空白點。比如缺乏競爭引導政策,一些企業仍然處於壟斷經營地位,致使企業在內部改革、經營理念方面,對政府的依賴性很強。同時在應對國際化的政策上,沒有將國際化作為産業發展的基本戰略,在許多方面甚至還有一定程度的政策制約和政策缺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