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務部近日發布了從2008年9月1日起實施的《鐵合金出口許可申領條件和程序》,明確要求積極推進企業海外尋礦,嚴格控制合金類粗加工産品出口,其中的重點是錳硅合金。 這是繼今年二月份頒佈的《鐵合金行業准入條件》和《電解金屬錳企業行業准入條件》修訂公告後,政府對鐵合金行業又一次重拳出擊。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國內需求缺口大且資源受制於國外的雙重壓力下,鐵合金行業在經歷了“淘汰落後産能,提高技術水平”洗牌後,對海外錳礦資源開發也將迎來新一輪高潮。
國內錳礦需求不斷攀升
錳是生産鋼鐵以及不銹鋼的原料,受鋼鐵生産持續增長拉動,我國對錳礦需求不斷攀升。據統計,2007年,中國鋼産量為4.89億噸,鐵合金産量1746.7萬噸。其中,錳係合金産量650萬噸,錳鐵消耗數量460萬噸。 “我國錳礦資源貧乏、錳礦石品位偏低,可用錳礦資源只佔保有資源總量的43%,根本不能滿足國內生産錳係鐵合金的所需。”中國冶金礦業總公司副董事長鄒建告訴記者。據了解,我國錳礦總儲量只有7.11億噸,約佔世界5%,而其中富錳礦只佔全部資源儲量的6%--8%。 “前一段時間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大量錳合金企業倒閉,也使得以錳礦為原料的錳係合金供應量進一步緊縮,錳係合金價格的上揚也推高了錳礦價格。”鄒建&&。記者了解到,目前廣西桂林地區的鐵合金企業有近百台電爐由於環保不達標而全面停産整頓,同時湖南地區接近90%中小錳礦企業也在奧運期間被相繼停産整頓。 據了解,2004年以來大部分時期錳合金供給一直存在嚴重缺口,特別是2007年全年錳合金供應嚴重不足,供需嚴重失衡,2007年錳合金缺口合計402萬噸。
少數供應商壟斷錳礦價格
“我國進口錳礦幾乎佔到硅錳、錳鐵總消耗量的65%,並且進口數量在逐年增加。”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琳説,“錳合金係産品的缺口也加快了我國企業對錳礦的進口。”據統計,2008年上半年我國進口錳礦總量達385萬餘噸,同比增長38.5%。 同時,全球大量優勢礦産資源集中度越來越高。數據顯示,規模在行業中居全球前十位的10家公司控制了西方國家70%的鐵礦石、80%的錫礦、75%的銅礦、58%的金和57%的鋅産量。 “和鐵礦石情況相似,進口錳礦資源也被少數供應商壟斷,在價格上我們沒有話語權。”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諮詢部經理馬力告訴記者,“澳大利亞BHP、法國最大的礦業集團公司埃赫曼—康密勞、巴西淡水河谷是我國的主要供應商。其中的BHP和巴西淡水河谷也是中國鐵礦石主要供應商,在鐵礦石供應和價格等多方利益博弈中,也為不斷上揚的錳礦價格提供了空間。” 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進入2007年之後,進口錳礦價格從26元/噸度上漲到140元/噸度,價格上漲了約5.4倍,創歷史新高,在近兩個月市場整體需求一般的情況下仍然沒有下降。
要加強海外錳礦控制力度
“隨着九月份以後鋼鐵生産産能的進一步釋放,對錳礦需求增加,而國外供應商很可能會借機再一次推高錳礦價格。”鄒建&&,“在‘內憂外患’雙重壓力下,如何提高對錳礦類重要礦産資源控制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他建議,首先,要繼續推進鐵合金行業重組,加快企業技術革新,從而提高錳礦綜合利用率;其次要合理利用國內外資源,一方面加大國內錳礦勘探開採力度,另一方面通過回採礦權、增加稅種、投資管理、海外經營等方式開拓提高資源可控能力。例如去境外採用獨資、合資、合作、購買礦産資源等方式建立生産供應基地。第三,積極發展新的供貨渠道,例如和摩洛哥、贊比亞、美國等國家在內的新供應商進行合作。第四,繼續限制出口能耗高、污染大的鐵合金初級加工産品,降低或取消此類産品的出口退稅。 記者了解到,近期中國五礦與加納錳業公司簽訂了年供應30萬噸以上錳礦石的長期協議,為我國在海外控制戰略性礦産資源邁出了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