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今年鐵礦石談判初期必和必拓傳出收購力拓消息後,目前高調推進的收購進程又一次讓中國鋼鐵企業陷入深深的煎熬中。隨着8月1日我國《反壟斷法》的正式實施起,中國鋼鐵行業仿佛看到了期盼的曙光,各方人士都把《反壟斷法》作為聲討“兩拓”並購的有力武器,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在日前鋼鐵行業信息發布會上高調&&反對並&&已經向中國反壟斷機構提交書面否決意見。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目前商務部已經開始和“兩拓”溝通,目前處於多方博弈階段,結果如何還未有定數。
中鋼協反對並購
據相關媒體報道,在《反壟斷法》正式實施之際,國際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就1400億美元收購另一礦業力拓提交的反壟斷申請報告,已於7月4日遞交至中國商務部相關部門,並將接受中國相關部門的反壟斷調查。 對此,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在日前鋼鐵行業信息發布會上也曾高調&&,中鋼協明確反對“兩拓”的合併申請,已經向中國反壟斷機構遞交否決該項申請提案。 記者了解到,儘管歐洲、日本、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鋼鐵行業組織均不支持“兩拓”合併,但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高瑞思曾在公開場合&&:“公司向力拓發出的收購要約不會遇到競爭性報價,監管部門不會阻止該項交易,必和必拓仍對該項交易取得進展相當有信心。” “因為沒有一個國際通行的反壟斷法律機制,單靠國內法律對境外並購行為産生的約束力還是有限的,從國際以往經驗來看,對於受理這樣的境外並購申報,既沒有僅一個受理國強烈否決就能阻止其並購的案例,同時也沒有在多個受理國反對的情況下,並購可以成功的案例。”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軒教授告訴記者,“但是可以肯定,面對中國這個大客戶,澳方也不至於在中方反對的情況下強行合併。”他&&,如果兩拓在各方反對的情況下依然合併,意味着它必須修改調整並購細則,例如主公司拆分業務板塊等方式來降低其壟斷性,否則將面臨來自其他國家各種懲罰性措施和反壟斷調查。 “這是一個多方博弈的過程,目前正在溝通階段。”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政府相關部門還是希望通過溝通説服“兩拓”放棄合併。另外還應考慮其他備選方案,如與必和必拓談判來擬定合併後相應的救濟補償措施,例如合併後承諾多少年內不漲價,幅度不超過多少或者提供為期數年的長期供貨合同等,來保證其鐵礦石供應和防止其壟斷控制市場對我國鋼鐵行業造成的影響。 據了解,必和必拓目前已經就收購力拓先後向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提交申請,並計劃日後再向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機構提交申請。7月3日,並購案已獲美國部分反壟斷機構的通過;次日,歐盟委員會則宣布延長對此案的審查程序;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已&&其預計將於8月13日公布調查結果。
合併將使市場高度壟斷
數據顯示,必和必拓、力拓兩家公司合計市值高達3500億美元,控制了全球27%至36%的鐵礦石、23%的焦煤、13%的銅金屬與17%的鋁金屬資源;兩公司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合計約控制了國際鐵礦石貿易75%的份額。 “三家公司已經是高度壟斷,從這幾年鐵礦石談判達成的上漲幅度中可以看出,一旦‘兩拓’合併成功將形成更加壟斷的局面。這對與下游鋼鐵行業十分不利。”羅冰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據了解,2007年中國進口鐵礦石3.8億噸,佔全球鐵礦石海運總量的一半左右。目前,我國國內高爐生産有50%以上的鐵礦石依靠進口解決,其中,僅必和必拓一家就佔有中國約20%的氧化鋁銷售額和約40%的鐵礦石銷售額。 同時,他還指出,我國鋼企海外可控礦石資源比例很低。2007年中國進口3.8億噸鐵礦石,其中,我國企業通過投資、控股、參股的鐵礦石可控資源只有5200萬噸,佔進口量的13.48%。而日本鋼鐵企業可控鐵礦石資源一般能達到進口量的60%以上。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目前可控鐵礦石資源佔進口量的40%之多,並&&要將海外可控鐵礦石資源進一步提高到70%至75%。
國內鋼鐵業積極應對
“要擺脫對兩拓高度依賴的局面,起碼要有戰略性的態度和框架,布局海外鐵礦石供應渠道,這樣才是中國這個鐵礦石需求大戶的未來。”羅冰生&&。 “首先,要積極開發除兩拓外鐵礦石供應方,拓寬供應渠道。”羅冰生強調,他&&,目前中國鋼企一方面加緊開發位於中國北面的俄羅斯市場,同時也在積極拓展中國南面的印度市場。據統計,2008年1至5月滿洲裏口岸從俄羅斯進口鐵礦砂大幅增加,進口量達到49.1萬噸,價值755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95倍和600倍。預計年進口量達到200萬噸;印度鐵礦石的年産量約為1.55億噸,其中我國約進口了7475萬噸,佔印度鐵礦石全部産量的一半。 “要加快整合我國鋼鐵企業,加強行業集中度,增強國際話語權。”羅冰生強調。據了解,目前中國鋼鐵業的整合重組已進入全面加速期。2008年寶鋼獲批廣東湛江項目,整合廣鋼、韶鋼;武鋼獲批廣西防城港項目,整合柳鋼;濟鋼和萊鋼集團合併,山東鋼鐵集團在準備了兩年多之後掛牌成立;鋼與邯鋼牽頭組成的河北鋼鐵集團公司也已正式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