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日舉行的2008年等離子電視市場發展論壇上,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基祥&&:“等離子發展拐點已經到來。” 來自中怡康的數據顯示,2008年1至5月份,等離子電視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5倍,2008年,等離子全年電視需求量有望達到170萬台左右。
業內人士&&,隨着海信、海爾、長虹等國內主流彩電廠家推出32英寸標準清晰度等離子電視,
“等離子能做大不能做小”的壁壘被打破,等離子陣營將空前壯大。
等離子低迷現象將不再繼續
來自中怡康的數據顯示,2008年1至5月,等離子電視銷量52.8萬台,接近前一年全年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49.6%。李基祥&&:“以往等離子比較低迷的市場現象將不會再繼續下去。” 2007年8月以前,等離子市場處於萎縮狀態,但此後,每一個月的等離子銷量與前一年同期相比都大幅度增長,2007年10月等離子銷售創造了歷史高峰,達到了11.3萬台,而這個紀錄在2008年1月和5月被兩次打破。
等離子電視佔整個國內電視市場的比重也在上升。2005年,等離子電視佔整個國內電視市場數量上的比重是1.4%,到2008年5月份,已累計上升到3.3%。在銷售金額上,2008年1至5月,等離子銷售金額增長了62.1%,達到了42.9個億。
相比液晶,等離子價格優勢更明顯。據中怡康介紹,2008年5月,32英寸等離子平均零售價格為4328元,32英寸液晶為5223元,相差約900元;42英寸等離子均價為7512元,42英寸液晶為7905元,相差約400元,50英寸等離子均價為10868元,46英寸到47英寸液晶均價為10808元,價格相差不大。目前,等離子已擺脫了以往只靠42英寸獨立支撐銷售的産品線格局。
等離子陣營空前壯大
從平板電視面世以來,彩電廠商就面臨着選擇液晶還是等離子作為主打産品的選擇,2005年以後,國內外多數廠商集中性地選擇了液晶作為戰略方向,有的廠商甚至宣布退出等離子市場。
然而,隨着近期等離子市場的回暖,2008年,等離子陣營得到空前壯大。李基祥説,除日立、松下、長虹外,海信、海爾、創維、康佳等品牌也紛紛大力投入等離子市場。
國內廠商還積極進軍上游産業。首先,長虹總投資60億元的虹歐PDP(等離子)一期項目在其綿陽總部全面啟動。2007年底,南京熊貓電子集團投資2.22億元建設的PDP面板産業化項目也開工建設。
隨着國內廠商加大對等離子的投入以及32英寸等離子的量産,等離子市場格局也在發生變化。32英寸等離子市場幾乎完全被國內市場所壟斷,42英寸以上市場則主要由外資品牌主導。中怡康數據顯示,2008年1月至5月,在國內品牌自身的産品結構中,32英寸等離子佔全部産品比重達74%,42英寸佔19%,50英寸佔7%。
諸多因素刺激等離子市場回暖
對於等離子回暖的原因,業內專家&&,一方面液晶市場面臨面板短缺難題,另一方面國內等離子廠家注重市場培育,使消費者對於等離子和液晶電視的優劣已有所了解。
等離子市場回暖,還得益於32英寸小尺寸等離子電視的迅猛增長。去年開始,海信、海爾、長虹等國內彩電廠家推出32英寸標準清晰度等離子電視,打破了“等離子能做大不能做小”的壁壘。
業內人士認為,隨着32英寸高清等離子電視將於今年七八月上市,國內等離子電視銷售將持續升溫。企業人士認為,由於等離子更適合看動態畫面,在奧運會契機下,等離子電視的性價比優勢將更加明顯,或將在中國市場迎來一個銷售“黃金期”。
此外,等離子商用市場也不可小視。奧維營銷諮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曉鋒&&,在奧運契機下,等離子的商業市場發展不亞於零售市場,銀行、交通、酒店等都着眼於大屏幕、高清晰的平板電視,這些商業客戶對畫面的要求更高,而等離子正好可以發揮它的優勢。如果生産廠商開拓商用市場,可以充分彌補目前零售市場上的價格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