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堅持自主創新 成就海信崛起
    2008-06-30    記者:修國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青島電 從一個只有職工十餘人的小廠,發展到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電子信息産業集團,海信用了不到40年的時間。如今,海信産品覆蓋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移動終端、智能交通、光通信及網絡多媒體系統領域,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海信始終堅持技術立企和穩健經營的發展戰略。
  追求創新、突破核心技術。2005年6月,海信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塊擁有自主知識産權並産業化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結束了中國年産7000萬台彩電無“中國芯”的歷史,徹底打破了國外壟斷,直接導致同類進口芯片價格大幅度下降,給整個中國家電製造業帶來了巨大的生存空間,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真正的實惠。
  如果説海信開發“信芯”是自身傳統産業發展的需要,那麼進軍智能交通領域則是海信高舉技術創新旗幟的更好體現。
  在海信進入該領域之前,中國的智能交通市場全部被國外大公司所壟斷。發達的網絡系統使得交通系統的安全管理異常重要,採用國外系統導致未來國家安全隱患重重。經過認真研究分析,海信決定研發完全適合中國交通特點的智能交通核心技術。
  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技術突破和標準建設,如今海信已經在智能交通領域成就了中國第一民族品牌的市場地位。
  2005年12月,在北京奧運的智能交通系統採購招標中,海信以性能測試第一名的成績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一舉中標2008年奧運會北京市智能化交通管理投資建設項目,實現了中國民族企業有選擇地在關鍵點上超越國外先進公司的目標。
  目前,海信的智能交通産品在國內城市智能信號管理系統已佔據20%的份額,在快速公交智能系統(BRT)的市場佔有率更是達到70%。海信不僅僅突破了核心技術,更是創造了智能交通第三大世界系統——HICON。
  隨着“信芯”的突破及持續研發、液晶模組的自主設計與生産線建設、數字多媒體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平台的創設等,海信實現了由電視整機開發到核心芯片自主研發及産業化的拓展、從平板電視組裝到模組設計與製造等産業鏈上游的有效延伸,海信開啟了從單一終端産品製造向系統産品及整體解決方案延伸的産業發展歷程。
  技術和經營猶如電子信息企業的雙翼,只有均衡才能實現高效,快速發展。經過多年不懈追求,海信創建了一整套穩健的經營模式。
  從最早期的“債權轉股權”採用非公開市場的創新模式盤活收購青州無線電變壓器廠,到後來“以品牌、管理、渠道、技術和少量貨幣資本激活存量資産”模式,並購淄博雙喜、遼寧金鳳、貴陽華日、北京雪花、南京伯樂等等企業,再到後來以“銷售代理加協議收購”模式成功挽救並最終收購上市公司科龍電器。無論在哪一個歷史階段和何種市場環境下,海信的資本運營都創新了在當時極具典型意義的操作模式。
  海信運用“代理銷售”模式成功收購科龍,至今為業內人士所津津樂道。這一看似簡單的模式開創了上市公司並購的先河,成為國內民營企業破産保護的範例,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注入資金啟動生産,並能夠保障資金安全,用海信的強大渠道打開通路,形成連續的産銷循環,使供應商和銀行的債務轉為良性負債。廣東省政府甚至高度評價海信“開創了民營企業破産保護的新模式”。海信所開創的並購科龍模式較好地解決了大股東為私人的公眾公司在面臨破産保護的一大難題,這無疑是對現行破産法的一個很好的理論補充。
  海信總裁周厚健告訴記者,未來的海信將繼續堅持踐行技術立企和穩健經營發展戰略不動搖,真正擔當起技術創新主體的社會責任,為民族産業的發展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相關稿件
海信電視:以色列消費者滿意度調查排名第一 2008-05-15
央行上海總部發布“上海信貸投向指引” 2008-05-07
海信與惠而浦建合資企業 雙方各出資50% 2008-04-30
外資行佔領上海信貸市場22%江山 2008-04-11
科龍股東會通過海信25.4億資産注入方案 200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