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産國,全球每兩部手機中至少有一部是産自中國,然而,據業內人士介紹,這其中有很多都是同質化、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産品。業內專家擔憂,在手機後數字化時代來臨之際,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的手機産業有可能進入下一個低谷。
中國手機産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日前於上海舉行的“2008展訊技術論壇”,吸引中興、大唐、聯想、TCL、海爾等數十家手機、芯片企業老總及業內知名專家雲集上海,共商中國手機未來的發展道路。企業家普遍反映,中國手機産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低價競爭壓制了廠商研發積極性,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手機芯片業巨頭展訊總裁武平説:“大量手機産品同質化,整個産業趨於封閉,橫向合作減少,資源整合也越來越少。可以説,價格戰成了國産手機最大特徵,大家談的都是價格,而不談其他,這顯然是不妙的。”
中國手機有可能進入下一個低谷
與此同時,全球手機市場正在進入後數字化時代。據業界知名的Gartner研究諮詢機構首席分析師徐永介紹,在後數字化時代,手機成本低至大眾消費水平,以主流智能手機為例,目前的市場價格已經降至2500元至3500元之間;另外,手機種類的多樣化使用戶的選擇呈現多元化,用戶界面趨友好,並能夠廣泛連接各種網絡。徐永特別提到具有顛覆衝擊性的IPHONE。他認為IPHONE的出現證明手機具有很大的差異化發展空間。
就在不久前,IPHONE宣布調價,最便宜的一款價格甚至已經低於200美元,且IPHONE對相關合作規則的調整使得其進入中國市場指日可待。“中國目前還沒有類似於IPHONE一樣與運營商、內容進行捆綁的手機産品。”武平&&,IPHONE進入中國,將可能會對國內的手機廠商帶來巨大衝擊,中國手機産業有可能進入下一個低谷。
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應對危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的手機廠商該如何應對?“首先應該轉變思維,從通訊公司向消費型公司轉變,走差異化發展道路。”Gartner首席分析師徐永説,將研發重點集中到需求上,比如,Blackberry手機就將其特色定位於方便快捷的電子郵件服務。具體講,則涉及研發目標、研發順序、研發成本及研發風格的轉變等多個方面。
另外,“合作創造價值”作為另一個答案,得到與會企業家的一致讚同。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鄭南寧教授指出,通過合作,國內企業才有可能在日後的發展過程中引領手機産品的設計與研發。武平&&,中國的手機企業只有走緊密合作與創新的道路,才有明天。 “無論怎麼發展,都要將發展的落腳點放在用戶需求上。”業內權威專家TD-SCDMA技術論壇主席周寰總結道,中國手機産業成功與否就取決於能否為廣大老百姓提供各種各樣的新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