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梧&&:資源型城市轉型需培養後續産業
    2008-06-10    記者:李俊義 張洪河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石家莊電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宋曉梧日前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唐山研討會上説,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目前,我國許多資源型城市面臨着財政緊張、失業率高、環境污染等問題,若要解決這些問題,並實現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還需實施培養後續産業、國家支持等措施。
  據有關部門初步界定,目前我國資源型城市有118個。由於長期缺乏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和資源衰退的原因,很多資源型城市積累了許多矛盾和問題,有的問題日益突出。環境問題、資源問題,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在資源型城市中是突出的表現。此外,我國還有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以煤炭資源城市為例,目前我國每年原煤産量54億噸,資源開採非常大,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在今後必將會日益突出。

  根據調查,資源型城市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地方財政比較困難和失業人員多。
  二是資源型城市的社會保障任務非常嚴重,資金嚴重不足。資源型城市長期以來依賴資源發展,一旦資源枯竭,社會保障這些問題就非常難以解決。新的發展需要資金,但目前銀行貸款非常困難,此類問題又造成了社會矛盾集聚,存在着大量的不穩定因素。
  三是一些資源型城市的資源利用造成了很大的生態破壞,部分地區存在着地質災害的隱患,基礎設施欠賬多。一些煤礦城市由於地面下陷,導致了當地居民的房屋塌陷和道路塌陷。

  宋曉梧認為,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應該從一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 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産業,對資源型城市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一般來説,發展較好的資源型城市,都有除資源以外的替代産業。如河北省唐山市,提出了打造精品鋼材、裝備製造、化工、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和環保七大主導産業鏈。通過推進資源深度利用、産品向中高端延伸、産業融合、區域協作、産業轉移、招商引資等六條途徑,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産業、培育新興産業為重點,使唐山市主導産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結構調整和集群化。
  第二, 資源型城市要下大力氣解決就業和貧困問題。在一些資源型城市,棚戶區居民比農村貧困農民還艱苦,因為這些人沒有耕地,失業以後就沒有任何生活來源。同時,要加強環境和生態保護,有些資源枯竭型城市,為了引進一個項目增加財政收入,而忽略了環境和生態保護。
  第三, 國家加大對資源型城市的投資力度。對於枯竭型城市,中央財政加大專項轉移支付力度,財力性專項支付不能用於擴大再生産,只是用於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基礎教育、環境保護、公共設施等。同時,針對資源型城市金融困難,國家應&&鼓勵政策性政策,鼓勵銀行在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對資源型城市發展的支持。

  相關稿件
黑龍江省雞西市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 2008-02-22
降低反通脹成本財政體制亟待轉型 2008-05-28
價格與匯率政策是經濟轉型重點 2008-05-27
山東濟寧經濟戰略轉型走出“煤炭依賴症” 2008-05-20
向新能源轉型:中國汽車業的第四次機遇 200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