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3-03 本報記者:韓丹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擁有全球最大DVD産能的中央企業華錄集團日前突然宣布進軍手機市場,新推出的十幾款手機覆蓋高中低端市場。而就在一個月前,由於業績下滑,國産手機老大——聯想手機剛剛以1億美元的價格整體出售。 除華錄外,華立、宇龍、華為等國産手機新軍也在謀劃“借機上位”。在國産手機企業普遍慘澹經營的背景下,手機新軍的逆市而上成為手機業的新看點。 華錄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音視頻産品提供商,如今,已把手機業務定位為重要戰略之一。華錄集團常務副總裁韓建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目前由華錄生産的手機已在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售出200萬台左右。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華錄將在內陸地區將建一個手機工業園,並建立配套産業。 天語、宇龍、華龍等也成為國産手機的後起之秀。據悉,2007年第三季度,天語手機出貨量接近300萬部,僅在9月份出貨量就突破了180萬台。而據宇龍通信的控股公司中國無線科技發布的2007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宇龍通信2007年的純利將比2006年增長3倍以上。此外,在CDMA市場,華為以24.7%的份額位列第二位,僅比三星低0.4個百分點。 國産手機新軍逆市而上的一個重要背景是老品牌紛紛倒下。去年年底,夏新發布全年虧損預警,夏新電子上半年巨虧3.5億元,第三季度虧損近1.1億元;波導手機獲得汽車生産製造牌照,轉行到汽車業指日可待;曾經的中國手機老大——聯想手機由於業務下滑17%,拖了聯想集團的後腿,最終於1月31日被宣布出售。 雖然以上國産手機巨頭企業都曾在市場上成為佼佼者,但是終究難逃業務下滑甚至虧損的結局。對於國産手機贏利難持久的原因,水清木華研究機構分析師沈子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國産手機普遍採取低價策略衝進市場,以豐厚的渠道利潤吸引經銷商,靠銷量佔領市場後,大幅擴産降低成本,這時生産商獲得短期利潤。然而,當産能與市場擴充到一定程度,採購、生産、促銷所造成的各種費用增加顯著時,攤薄在每台手機上的成本反而上升,而廠商又不得不低價拋售大量舊機型,這就使得廠商賣得越多虧得越多,最終因産品積壓或資金鏈斷裂而退出市場。 那麼,國産手機的新進入者能否避免重蹈覆轍?華錄移動終端事業群總裁張治向記者&&,未來手機將是通訊、娛樂、網絡等諸多元素的智能集成,將超出目前手機製造商的産品和服務範圍,對於所有新進者來説是“藍海”市場。在這樣的市場變化下,新進入者如果再以低價為市場策略,會對企業造成很多潛在危險。 沈子信則認為,由於手機已成為快速消費品,手機新品的價格不斷下降已成為行業規則,對於新進廠商而言,既要有強大的資本支撐,又要採取適當的供應鏈與産品線策略,應對淘汰頻率非常高的市場。新進廠商應控制市場份額增長的速度,以避免進入成本上升而售價被迫下降的惡性循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