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3月28日破土動工,工期3年零9個月,耗資270億元,總體建築面積約98.6萬平方米,是亞洲最大的單體建築、全球最大的單體航站樓,這就是於2月29日正式啟用的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
 |
| 圖為2月23日拍攝的3號航站樓外景。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 狀若游龍
當你乘坐的飛機要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降落的時候,請你深呼吸,往下看,你會看到一條紅色的游龍。這就是T3,宛如一條巨龍昂首臥於首都北京的東北方向,紅色龍身若隱若現,整體充滿着動感。 “龍”是中國的圖騰,吉祥的象徵。“這是一個以東方巨龍為創意的建築格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志毅很自豪地向記者介紹。T3的設計者諾曼 福斯特(Norman
Foster)聰明地借用了“龍”這一傳統的中國形象。他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模擬出機翼劃過時空氣的流動曲線,形成雙曲穹拱形屋頂,渲染以中國傳統紅色,整個建築形象就如一條巨龍。整個3號航站樓工程可以看成為“龍吐碧珠”、“龍身”、“龍脊”、“龍鱗”、“龍須”五大部分。 “龍吐碧珠”,指的是旅客進出的“集散地”即交通中心GTC,俗稱停車樓。這一次擴建的停車樓面積為34萬平方米,擁有7000個停車位。 “龍身”是工程主體,包括T3C主樓、T3D國際候機指廊和T3E國際候機指廊。其中C、D、E三個功能區,C區用於國內國際乘機手續辦理、國內出發及國內國際行李提取,D區暫用於奧運及殘奧會期間包機保障,E區用於國際出發和到達。T3C(國內區)和T3E(國際區)呈“人”字形對稱,在南北方向上遙相呼應,中間由紅色鋼結構的T3D航站樓相連接。“龍身”建築面積42.8萬平方米,南北長2900米,寬790米,建築高度45米。 “龍脊”是主樓雙曲穹拱形屋頂,這也是整個3號航站樓工程中最為壯觀的地方。這裡的鋼網架由紅、橙、黃等12種色彩起伏漸變而成,如同彩雲托起的騰飛巨龍。 “龍鱗”是指航站樓天花板上的155個三角形的採光天窗,從遠處看,猶如巨龍身上的鱗片,它們能讓陽光灑向大廳的每個角落。這種可以自然採光的“龍鱗”天窗,在國內機場是首次使用。 “龍須”意味着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首都機場擴建工程中同步配套投資建設的進場交通工程,包括三條高速公路(機場北線、機場南線、機場二高速)、一條輕軌和一條地方路改造。
“它比我原來所設計的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大”
“這個建築足夠大,大到超出常規概念。”T3中方設計總負責人、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築師邵韋平這樣對記者説。 “它比我原來所設計的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大,因為中國的什麼都大,而且發展的速度很快。英國希思羅機場發展到現在這樣的規模用了50年的時間,但北京新國際機場發展到同等規模只需不到五年。中國整個社會正在用十足的能量發生着變化。”諾曼 福斯特説。諾曼 福斯特是當今國際上最傑出的建築設計師之一,被譽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 “在國外,設計師一輩子都遇不到這麼宏大的項目,我在民航機場建設總公司呆了一輩子,在該退休的年紀能加入到這個項目,真的很自豪。”朱靜遠説,“如果我們把T3建小了,那就是一種犯罪。” 這位已經64歲的設計師一直擔任民航機場建設總公司建築院院長,她&&:“機場的大小和定位有關。首都機場將成為樞紐機場,它每年六七百萬客流的增長是很多其他機場二三十年的增長量。建小了,就意味着很快就不能滿足運量,分期的成本更高。” T3有多大?98.6萬平方米,南北長2900米,寬790米,高45米,可以起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A380客機。諾曼 福斯特用英國希思羅機場來描述這一概念,“想象一下,將希思羅機場的1、2、3、4、5航站樓聚集起來放在一個屋頂下,然後將面積再增加17%。北京機場新航站樓將非常非常大,甚至在一定的視線角度下,你站在這個建築的一頭,看不到建築的另一頭”。 另一組數字是:1、2號航站樓的設計旅客容量是年3500萬人次,面積41.6萬平方米。比較之下,新3號航站樓的設計容量為年4500萬人次到5000萬人次,面積近100萬平方米,這一比例關係顯著膨脹。在中國,民航每起降3架飛機,就有1架起降在首都機場;每100名空港旅客中,有超過25名進出的是首都機場。
地標建築
首都機場最早建成於1958年3月1日,當時的航站樓建築面積10138平方米,高峰時每小時可接待旅客230人。改革開放後,民航進入快速發展時期。1991年,旅客吞吐量達到869.97萬人次,超過航站樓的設計能力,首都機場決定再建T2航站樓。航站樓主體33.6萬平方米,設計能力是在2005年吞吐量達到3500萬人次,高峰小時旅客吞吐量可達1.2萬人次。2000年以後,首都機場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的理念越發明晰,再加上北京奧運會可預見的客流高峰,新航站樓T3應運而生。 T3是國際一流的,但是“很中國”。由交通中心上行,一道挑檐形成的紅色弧線緩緩升起,這是給人的最直觀感受。諾曼 福斯特告訴記者:“機場要為旅客集散功能提供解決方案,還要讓人們一看就知道,這裡是北京。”他認為,這一設計體現着中國文化的內涵,而不是從某個地方飛來的東西。為此,福斯特給這一設計取了一個中國意味的名字——“人民的宮殿”。他&&,T3將成為中國過去20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的象徵。 強調與中國文化的緊密&&是諾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