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被譽為“中國煤礦第一爆”的寧夏大峰煤礦硐室爆破工程近日在寧夏大峰露天煤礦羊齒採區實施,1400萬噸“太西煤”重見天日。“太西煤”在國際上被譽為“煤中之王”,是世界著名的優質無煙煤。 | 盜採亂挖煤炭資源遺患無窮。記者近日在寧夏石嘴山市調研時發現,由於煤炭盜採亂挖,造成資源浪費、生態環境破壞及安全隱患巨大等重大禍患。 近年來,石嘴山市在打擊盜採亂挖煤炭資源方面雖取得一些成效,但受人力、財力和政策環境的制約,煤炭資源開採要實現規範化、合理化、有序化差距尚遠。
盜採亂挖煤炭資源
成立於1970年的石嘴山市石炭井區自古就有“溝産煙煤,質堅有光”之説,礦區含煤面積130余平方公里,共有13個煤層露出地表,已探明煤炭資源儲量6.3億噸,主要分佈在馬蓮灘、李家溝和石炭井一礦等8個井田。2002年10月,石炭井區劃歸大武口區,礦區居民大量下遷,礦區人口急劇萎縮,大量房屋閒置,加上石炭井礦區上世紀90年代停産後,留下大量的廢棄煤洞。這些閒置的房屋和廢棄的煤洞,為非法居留者參與盜採煤炭資源提供了便利。在煤炭價格一路飆升之後,許多不法之徒就開始組織社會閒散勞動力,或雇用外來人員,前往石炭井區盜煤。 石嘴山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隊長魏國正説,石炭井礦區煤炭資源埋藏淺,煤炭質量好,含硫量低。盜採煤炭資源成本極低,盜採出的煤一噸至少可賣百八十塊錢,違法人員只要挖開不到1米的煤層,就可以賺大錢,因此引來不少犯罪分子鋌而走險。每年盜走的煤炭約有10萬噸,給國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上百萬元。 盜採亂挖煤炭資源不僅使國家煤炭資源受到損失,還極大地破壞了生態環境,使當地的生態環境日益趨於沙漠化。石嘴山市國土資源局礦管科科長聶永紅説,在盜採最猖獗的2004年,石炭井礦區上山拉煤炭的汽車綿綿不絕,高高矮矮的山坡中嵌着大量的採煤坑。每逢暴雨就會導致山洪爆發,夾帶大量泥沙石塊和煤塊,使得山體、植被嚴重被破壞。 “原本這裡的生態還不錯,可由於盜採亂挖煤炭資源徹底將這塊山區破壞了,要想恢復還不知道花多少錢!”魏國正説。 記者了解到,非法盜採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因為盜採者在無任何安全防護下進行挖掘作業,極易造成人員傷亡事故。2003年以來,石炭井礦區先後發生了多起因盜採煤炭資源而引發的死亡事故。
嚴厲打擊遏制盜採亂挖現象
“盜採煤炭資源就是個別人發財、政府買單、群眾受害、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我們絕不允許這種違法行為橫行,要從根本上徹底解決。”石嘴山市市委書記田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針對石炭井盜採活動比較嚴重的情況,石嘴山市成立了由國土資源、公安等部門以及大武口區政府相關部門組成的專項整治小組,自2004年以來,先後開展了近10次大規模專項整治,共炸毀、填封盜採洞口和非法井口200多個,沒收非法採出的煤炭1000多噸,沒收發電機、膠輪車、小絞車等採礦設備30余&。 隨着近兩年煤炭價格的一再上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盜煤者的行列,甚至跟政府玩起了“貓抓老鼠”的游戲。2007年1月,犯罪嫌疑人趙某等人先後利用挖掘機、裝載機等機械設備,趁夜間無人看管之機,竄至石炭井的一座小山上,用裝載機等剝去山上的浮土,盜取煤炭,僅僅幾天就盜採煤炭1500多噸。 2007年9月中旬,石嘴山市政府專門成立了開展治理打擊石炭井礦區盜採亂挖煤炭資源專項戰役指揮部,從市政府辦公室、市國土資源局、市公安局以及紅梁煤業公司等單位抽調了幹部職工200餘人,重點打擊石炭井礦區盜採亂挖煤炭資源的違法行為,取締無證開採煤窯。 魏國正告訴記者,截至2007年年底,執法檢查組共依法行政拘留盜採煤炭資源違法人員30多人,炸封井口200多個,填封井口300多個,沒收非法盜採煤炭1萬多噸,扣押了多件盜採煤炭資源的設備,有效地打擊了盜採亂挖國家煤炭資源的行為。
綜合治理需邁三道檻
田明説:“挖倒一座山容易,要恢復原來的環境太難了,所花費的資金也是不可估量的。打擊盜採亂挖煤炭資源不僅是保護資源,更重要的是保護生態,可長期的破壞早使石炭井千瘡百孔,要想將原來一些還不錯的自然環境恢復起來,初步估計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金,這是我們在治理過程中碰到的第一道檻。” 據了解,石嘴山市的財政無力負擔如此龐大的費用。田明建議,盡快動用寧夏太西煤價格調節基金,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基金來保護石炭井的生態。 針對山大溝深管理難度大和盜採亂挖容易反彈的情況,石嘴山市在礦區增設一個執法機構,設立檢查站。可是檢查站將來要交給石嘴山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這個單位剛成立不久,既沒有足夠的人手,也沒有專用的進山車輛。魏國正説:“我們天天往山上跑,而且大多是步行,一走就是幾公里。缺吃少喝,又沒補助,真的很辛苦,希望盡快下撥資金解決隊員進山的基本裝備以及日常生活費。” “第二道檻就是盜採者採用‘遊擊戰術’,令執法者防不勝防。”石炭井公安分局社區中隊的中隊長鄭東平告訴記者,由於石炭井地區煤炭資源分佈廣,露頭多、煤層薄、儲量小,不適宜大規模生産化開採,盜採者多數是在節假日、星期六、星期天或夜晚盜採,部分盜採者還設有專門通訊聯絡人員,與管理人員打遊擊戰。還有就是部分盜採組織者不出面,雇用民工採用人力開採。儘管他們每天早上6點鐘就要在各個山口堵截盜採煤炭資源車輛,晚飯後還要進山,在容易發生盜採行為的山溝裏蹲守,抓到了一些雇用的裝載設備和民工,可是真正的組織者很難現場抓獲。 第三道檻是由於盜采地點、時間、人員都不固定,抓獲盜採者後難以確定盜採數量。北方民族大學法學教授王幽深説,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就要提高違法成本,絕不能給違法者留下容身之處,讓盜採者“一次性死亡”。然而,在處理過程中,因盜採數量達不到規定的量刑標準,只能暫扣設備和盜採的煤炭,對違法者處以治安處罰和一定數額的罰款,無法進行刑事處罰,致使一些不法人員受利益驅動,鋌而走險盜採煤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