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部和商務部日前聯合宣布在山東、河南和四川三省率先啟動我國“家電下鄉”試點,用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動家電商品走進農村市場,擴大農村市場家電消費。
農村家電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農村家庭佔全國家庭總量近七成,是我國最大的消費群體。相對於城市市場而言,農村家電市場潛力巨大,在很多地方幾乎
還算得上是尚未開墾的處女地。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曾曉安説,隨着近幾年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民收入增長較快,農民人均純收入已超過城市居民1994年開始普及家電時的水平,農民對購買家電的願望很強,市場潛力巨大。國家統計局測算,我國農村居民每實現1000億元最終消費,將對整個國民經濟産生2356億元的消費需求。
抓住當前農村家電普及的有利時機,實施“家電下鄉”,可以有效促進家電生産、流通和農民需求的有機對接,大幅度擴大農村消費。統計顯示,農村每种家電普及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會增加250多萬台(件)需求。僅以彩電為例,按每台1000元測算,提高一個百分點,年增加消費25億元。
曾曉安説,在當前農民增收困難,城鄉差別較大的形勢下,財政補貼政策支持“家電下鄉”,激活農村消費,是解決擴大內需的客觀要求。
企業青睞農村市場
在日前召開的財政部商務部“家電下鄉”試點工作會議上,包括海爾、海信、長虹、新飛等知名家電企業在內的15家家電企業、21家流通企業與財政部和商務部簽署了參與“家電下鄉”工作的合作協議。
財政部一份調查顯示,家電企業實施“家電下鄉”積極性非常高,在開拓農村市場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許多企業還把農村市場作為今後開放的戰略重點。
在簽約現場,海爾集團一位負責人&&,從今年起,海爾集合研發、生産部門專門開發了針對農村市場的産品,並不斷加大海爾專賣店建設力度,以期抓住農村市場的商機。
實施“家電下鄉”,一方面有助於引導家電企業形成以農村市場為導向的生産體系,增強家電生産企業面向農村的産品研發及生産能力,使工業供給和農民需求進行對接,形成良性互動和循環,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減少貿易順差,消化家電過剩産能。
曾曉安説,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電生産國和出口國,家電産品成為我國貿易順差的重要來源。2006年,我國僅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手機等五種産品的順差額就達500億美元,同比增長45%,佔順差總額的28%。由此産生的針對我國家電産品的貿易摩擦頻繁發生。
曾曉安&&,實施“家電下鄉”,既可轉移出口能力,減少貿易順差和貿易摩擦,又可消化家電行業過剩産能,扭轉企業效益普遍下滑的勢頭。與單純控制出口相比,這種方式符合市場經濟原則,有利於企業發展,更有利於就業和和諧社會建設。
縮小城鄉家電消費差距
我國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以及由此形成的主要供給城市的工業生産體系,導致供給與需求不對稱,城鄉之間出現消費斷層,中低檔耐用消費品在絕大多數城鎮居民家庭趨於飽和時,卻難以進入大多數農村居民家庭。
調查顯示,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手機等家電産品是農民最想購買的耐用消費品,但農村家電普及程度仍處於較低水平。洗衣機、電冰箱、空調、手機等産品普及率相當於城市80年代末期水平,落後城市近20年。
此外,産品價格偏高、質量功能不適合農村消費環境以及維修服務跟不上等是制約農民家電消費的主要問題,其中産品價格問題最為突出。受物流及配送成本較高影響,農村家電産品價格往往還高於城市,農民消費意願受到嚴重影響。
財政部和商務部在聯合調查中了解到,農民對“家電下鄉”有五盼:一盼價格便宜,二盼質量過硬,三盼操作簡單,四盼銷售網點多,五盼維修方便。
曾曉安説,實施“家電下鄉”,有利於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家電消費差距。初步測算,全面實施“家電下鄉”,預計到2010年可使農村主要家電擁有率達到城市2000年的水平,使城鄉家電普及率差距由目前的近20年縮小到10年。基本消化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手機的中低端家電産品過剩産能,轉移20%以上的出口能力,每年可減少順差100億美元以上,每年新增消費近1000億元。此外,還將有效扭轉農村家電市場價格高、網絡少、服務差的狀況,改變將城市商品簡單轉向農村、甚至將滯銷商品向農村轉移的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