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11-07 記者:邢梅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已在中國從事10多年諮詢服務的美國奧緯諮詢日前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汽車創新展望2015》。在這份研究報告中,奧緯諮詢提出,汽車製造商及供應商要成為未來創新的領先者,需要謹慎平衡自己的創新管理,以確保未來生産的汽車不僅能夠吸引消費者,同時也能讓大眾承受得起。 報告認為,全球性大趨勢、當前的汽車創新潮流、消費者態度、整體經濟狀況和結構性的改變是影響汽車創新的主要因素。 奧緯的研究報告一共確定了影響整個汽車行業的27個大趨勢,認為汽車製造及供應商應將自身發展目標與全球性大趨勢相&&,必須針對這些趨勢對自己的研發工作進行清晰的遠景規劃,例如城市化及隨之而來的超級城市的發展。 調查顯示,到2015年,40%的世界人口將居住在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裏。其中的大部分城市會遭遇停車場所嚴重缺乏、交通堵塞和排放限制等問題。因此,所謂的“城市汽車”直到現在受到汽車行業的關注依然有限,但是其實這應當成為汽車未來研發戰略中需要認真對待的課題,新技術應該集中在Infotainment(資訊娛樂)系統、舒緩堵車時面臨的麻煩等性能上。 奧緯的報告認為2015年汽車行業將出現的最成功的技術(即具有8%或以上增長率的技術)將出現在軟體、半導體、顯示和驅動系統。電氣和電子元件仍將是汽車創新的密集領域,將佔全部創新的60%,這類産品的市場將以每年6%的比率增長。 據統計,全球汽車行業現雇傭80萬名工程師,每年研發投入約為680億歐元,2015年將進一步增長到8000億歐元。然而,由於未能得到消費者的充分認可,整個研發費用的40%投入到了從未進入批量生産或未能被消費者接受的車型項目中,只有1/5的研發費用達到了産生品牌差異化的作用,只有1/6的創新技術被推銷出去。因此,汽車製造商必須經常檢查自己的創新項目組合,並集中精力於有可能被消費者接受的創新功能。 奧緯亞洲區汽車行業負責人曾偉民先生&&,“中國汽車生産商投放在研發上的資源遠比國際水平要低,如何能更加有效的運用這些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將是中國汽車工業能否在未來國際市場進行競爭的最關鍵因素之一”。
調查還顯示,過去20年中,工業化國家一輛新車的零售價上漲了100%,而個人平均收入只增加了50%。為確保在2015年普通大眾仍舊能夠買得起車並且讓製造商有利可圖,汽車製造商需要將每輛汽車的製造成本降低1500歐元(11%)。降低成本的措施包括對生産工藝進行簡化和標準化,以及生産低成本汽車。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