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彩電十年改寫中國彩電世界坐標
    2007-09-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海爾寶藍平板電視動態畫面流暢、清晰。

  隨着“十一”黃金周的臨近,彩電市場價格跳水的聲音正一浪高過一浪,不過這次挑起價格戰的主角不再是國産品牌,而是外資品牌。此舉表明,中國彩電品牌所倚重的價格利器已經徹底失效,中國發展最快的彩電品牌海爾的十年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價格戰無法提升中國彩電業的國際競爭力,只有以品牌、技術、服務為主體的綜合競爭優勢才能真正改變中國彩電業的世界坐標。

新“路子”:“內修”能力快速滿足需求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彩電工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在CRT時代,國産品牌依靠規模不斷放大與價格不斷降低的模式,短時間內挫敗了外資品牌;然而到了平板時代,國産品牌的價格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反而受到外資的嚴重擠壓。站在歷史的拐點上我們發現,國內大部分品牌為價格戰所累,而海爾彩電卻是一個特例。
  追溯到1996年3月,長虹彩電宣布大範圍全面降價,之後國內品牌紛紛跟進。一年之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最大家電品牌海爾毅然宣布進入彩電産業。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中國彩電産品供不應求的時代已經結束,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説都是嚴峻而又殘酷的考驗。但是,十年之後海爾彩電以年均75%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成為國內增長最快的品牌。
  其實,當中國彩電全行業沉浸在價格戰“屢戰屢勝”假象之中的時候,海爾彩電就已清醒地認識到,僅僅依靠價格很難維繫中國彩電的産業優勢,要想在全球範圍內超越外資品牌,需要有包括先進的模式創新、卓越的運營模式在內的內修能力和快速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這是海爾彩電十年發展帶給中國彩電業的最大思考。
  事實也證明這條路線對中國彩電業來説是有效的。隨着日本、韓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彩電生産線和研發中心向中國轉移,外資品牌具有了同樣的生産要素優勢,在品牌、技術、資金方面的綜合對比下,中國彩電的價格優勢反而成了價格劣勢,根本無法與外資品牌同&競技。當前,彩電業競爭已進入全能賽階段,中國彩電企業要構建全球化的競爭力,必須像海爾一樣從傳統的低價輸出策略轉向內外兼修的能力建設。

厚“底子”:蓄積全面自主創新能力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源於內生能力的提升。這種內生能力是發掘和滿足消費需求、自主品牌建設、技術自主創新、組織運營等諸多能力的綜合體現。海爾彩電的十年就是積聚能力的十年,目前海爾彩電形成了以自主品牌建設為導向的包括製造、設計、工藝、服務等諸多優勢要素,這是真正支撐中國彩電業快速發展的老“底子”。
  全球化競爭實際上就是技術創新的競爭,沒有壓倒性的技術創新就沒有國際話語權。以平板電視為代表的數字電視正是中國彩電業角逐全球市場的重要平台,海爾彩電一直着力於高清數字電視和流媒體電視的自主知識産權布局,通過基礎研發、應用開發、消費開發、集成開發四大模塊實現了從芯片、軟體、標準到專利、設計模型的自主知識産權專利群,成為近十年來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最多的彩電企業。
  海爾集團自2001年以來連續6年奪得全國企業技術中心評價第一名,這為海爾彩電的技術自主創新提供了寬闊的平台和資源優勢。海爾彩電擁有國內最完善的縱向高清産業鏈,其中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數字電視解碼芯片“愛國者”銷量已經突破3200萬片,高清流媒體電視擁有16項國家專利技術,是惟一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流媒體電視品牌。
  一個企業的全球化市場的獲得實質上是獲得駕馭全球市場的能力,否則只能是靠低成本優勢進行的反復進退的國際游戲。許多國産彩電品牌在網絡化平板時代的失利源於創造能力的不足,沒有了引領未來的技術也就沒有了行業話語權,只能退守到價格戰的單一陣營裏。海爾彩電的發展告訴我們,規模和低價格都帶來不了市場競爭力,只有通過對核心能力的全面構建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

樹“牌子”:海爾彩電獲得世界認可

  當前,國際貿易壁壘呈現多元化和關聯性特徵,競爭焦點已上升到對品牌、核心技術和標準的控制。國際競爭對手頻頻利用反傾銷、技術壁壘等手段,使我國彩電業出口屢遭麻煩,這更加令我們認識到樹立自主品牌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海爾彩電發展的十年就是樹立全球化品牌的十年,其自主創新的經驗和路徑正在啟蒙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要成為世界級的品牌必須要有世界級的市場。截至目前,海爾彩電已進入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全球高端核心市場,率先完成了全球化布局,在奠定其全球市場競爭優勢的同時,也使海爾彩電獲得了全球消費者的尊重。海爾彩電世界級品牌的建立過程,實際上就是這個品牌在全球被認可的過程。
  海爾彩電經受住了全球各地消費者的嚴格考驗,並通過國際化的引路帶動了民族品牌的崛起。2006年1月,海爾彩電成為惟一同時進駐日韓主流市場的中國彩電品牌;2006年4月,成功簽約美國NBA,成為NBA全球惟一高清電視合作夥伴;2007年1月,海爾彩電成為惟一進入CES中央展廳的中國彩電品牌。據統計,海爾彩電已進入了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四年自主品牌出口第一。
  從1997年到現在是中國彩電快速發展的十年,我們清晰地看到,目前中國彩電産業“大而不強”,但是經過十年的蓄力,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彩電企業已探索出適應中國企業特色的發展模式,正在拓展全球範圍內的“品牌戰場”。今後將是中國彩電業集中發力、將能力轉化成市場競爭力的黃金時期。眼下,2008年奧運會就是中國彩電騰飛的契機,但這僅是具有綜合競爭優勢企業快速發展的契機,日韓彩電産業的發展歷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