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房價時代”的“小産權房”之惑
    2007-07-25    本報記者:孫曉勝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幾年,北京房價持續上升,導致出現“小産權房”的熱銷。北京“小産權房”主要集中在通州、順義、懷柔、密雲等近郊區域。目前,北京市的“小産權房”佔到市場在售樓盤總量的兩成左右,“小産權房”的房價多在每平方米2500元至4000元之間。而這個價格僅為北京環內商品房價格的25%至30%。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於建設部和北京市國土局都明確&&禁售“小産權房”,近來此類交易有所萎縮,但有的僅僅是從公開轉入地下。因為有大量的需求存在,雖然有較大的風險,但完全根除“小産權房”並不可能。
  有專家認為,現在,一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耕地變成宅基地建房,然後低價對外出售。從眼前利益看,確實讓農民得到了“實惠”,但如果城裏人蜂擁去農村購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可能將更多耕地變成宅基地,建更多“小産權房”出售。其後果很可能是,若干年之後,一些城市郊區的農民將無田可種。同時,由於“小産權房”實質上是無産權房,根本不受法律的保護。如果集體要求收回房産或者因為政府規劃,要求拆除,購房人的利益無法得到法律支持。
  但面對房價越來越高的現實,也有不少望房興嘆的購房者堅決站在支持者的行列中,並用貨幣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一位在北京市房山區購買了“小産權房”的宋先生認為,小産權房之所以頗具市場,有一定的合理性。“小産權房讓人們看到了一種土地房屋供應的新模式。這種模式打破了房地産市場中的壟斷,政府對土地供應的壟斷,房地産開發商對房屋供應的壟斷,讓房地産市場回歸市場的本來面目。”
  在現行政策下,“小産權房”無疑屬非法之列。但對於冒着風險被迫選擇“小産權房”的低收入人群來説,如何做到“居者有其屋”卻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對此,有關專家建議,政府應當在引導和調控住房市場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住房保障制度的主體作用,在解決住房問題中政府要承擔保障、規範、調整等多重作用。
  相關稿件
武漢“小産權房”信息只在知情人圈子中散佈 2007-07-25
以民生為重 給小産權房一條出路 2007-07-19
何必取締小産權房[圖] 2007-07-18
哪個房子不是“小産權” 2007-07-16
從“小産權房”看開發商之功與罪 200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