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小産權房”信息只在知情人圈子中散佈
    2007-07-25    本報記者:沈翀 楊希偉    來源:經濟參考報
  春節以來武漢房價迅速拉高,市區已鮮有5000元以下的樓盤,過去市場上從未聽説的“小産權房”也開始浮出水面。記者調查發現,在武漢購買廉價“小産權房”的人群並非中低收入家庭,老闆、公務員、教師甚至包括律師等中高收入群體是這個灰色市場的交易主體。
  武漢市“小産權房”多集中於城中村及城市邊緣地帶,房屋多是農民在富餘的宅基地蓋的房屋,或者城市周邊鄉村大面積進行新農村建設,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引進外援開發,一部分留給當地村民居住,另一部分則向外發售。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成品樓往往是面積較大的獨棟別墅,價格一般比周邊樓盤低一半以上。由於房屋出售量不大,武漢“小産權房”交易信息只會在知情人的圈子中散佈,不會像其他城市一樣打出大幅廣告。由此,消息靈通、又能承擔一定風險的中高收入階層成了“小産權房”購買主力。
  55歲的余先生是漢口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家裏已經有一套超過200平方米的複式樓,最近他開始物色市郊的“小産權房”。他説,聽説武漢周邊的不少村莊都在進行新農村建設,房子建得不錯,還有一些剩下的在私下向外出售,一套就10萬元。但是現在要找關係才能買得到,真要買到了,城裏的房子留給兒子結婚,他和愛人正好下鄉養老。
  曾經幫多個朋友購買“小産權房”的湖北松之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梅順健回憶了今年3月份幫朋友參謀買房的情景。他説,當時蔡甸開發了一片聯排別墅,沒有圖紙、沒有標號、沒有物業,水、電、道路基礎設施與城區配套相比差距明顯,不過價格便宜,200多平方米不到40萬元。朋友看了幾次還是擔心有風險,便把他叫上當參謀。最後大家包括村主任在徐東路一個餐館裏談妥合同,村主任簽字蓋章辦房産證,現場付款拿鑰匙,反正看起來很隨意。
  他説,其實“小産權房”的最大弊端是政策風險。因為集體土地隨時可能被徵為國家用地,農民宅基地雖然可以得到補償,違規的“小産權房”到時很難拿到補償,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記者調查發現,市民不顧風險前去購買“小産權房”産一方面是因為“小産權房”價格低,另一方面也是投機心理在作祟,因為現在對於“小産權房”的相關規定只是見之於地方規章和部門規範之中,國家法律條文在這方面存在空白,只能説是法律不支持,但也沒有禁止。與此同時,目前的“小産權房”市場已經形成了自身的一個循環體系,它並非沒有投資價值,會隨着周邊房屋價格的上漲而上漲,並在自身的買賣圈子中形成交易。
  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躍平認為,“小産權房”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城鄉土地被人為分割成了二個體系的不合理制度,只要城鄉土地市場未實現一體化,“小産權房”就不可能退出歷史舞&,隨着城市房價的飆升只會愈演愈烈,將低收入群體也逼近購買“小産權房”的大軍之中。即使國家重典高壓也很可能只是把“小産權房”逼進黑市交易,但不可能杜絕其存在。
  他建議在現行土地制度無法變更的前提下,有關部門不如真正在完善我國住房保障體系上做文章,做到商品房、限價房、經濟適用房以及廉租房各歸其位,各司其職,形成梯度消費,滿足不同購房人群的需求,讓買不起房子的人也有房子住。此外,圍堵不成,不妨以疏導為主,考慮給“小産權房”一個合適的法律身份,讓其直接成為住房保障體系的一部分,充分發揮其“鲇魚效應”,促使商品房降價。
  相關稿件
以民生為重 給小産權房一條出路 2007-07-19
何必取締小産權房[圖] 2007-07-18
哪個房子不是“小産權” 2007-07-16
從“小産權房”看開發商之功與罪 2007-07-12
如何從小産權房上找回法律尊嚴 200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