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7-24 本報記者:劉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城市的河流清澈的像山間的小溪,沒有一絲污染,這是記者在東京、神戶、京都等大城市採訪時留下的印象。這樣美好環境的建成,日本政府起着主導作用。 在日本經濟産業省和環境省採訪時了解到,日本政府正着力建設一種新的經濟體系,即由大量生産、大量消費和大量報廢型的經濟體系向循環型經濟體系轉換。 日本是通過“3R”環保工作推進循環社會建設的。所謂“3R”就是抑制廢物産生(減量化)、零部件的再利用(重新使用)、把使用完畢産品等作為原材料加以再資源化利用(回收利用)。日本制定的循環社會目標分別是,資源生産效率達到40%,循環利用率達到40%,廢棄物終端處理量減量到50%。 為了保證循環社會建設,2001年1月,日本政府&&了“推進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和“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法律規定了國家、地方公共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國民在建設循環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其中規定企事業單位必須承擔抑制廢物、零部件再利用和回收利用責任。2001年以來,“容器包裝回收利用法”、“家電回收利用法”、“食品回收利用法”、“建設回收利用法”和“汽車回收利用法”等相關法律陸續頒佈實施。 在“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中,日本政府將造紙業、煉鐵等列為特定節省資源行業;將汽車、家電産品、等列為指定節省資源化産品等等。每一個分類都有具體要求,比如,對列入指定節省資源化的産品,就要求促進原材料的合理使用和長期使用,抑制副産品産生等。 在日本政府的全力推進下,日本循環社會建設初見成效,2005年,從家庭中排放的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17.6%,産業廢物的49%被再資源化利用。在幾個分類物品的回收中,塑料瓶回收利用率達到65.9%,空調機、電視機、冰箱、洗衣機再生利用率達到66%至84%。 節能、提高資源生産效率是建立循環社會的重要一環。日本經濟産業省官員向我們介紹的領跑者制度和節能標識制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領跑者制度是一種促進企業節能的措施。所謂領跑者是指汽車、電器等産品生産領域能源消耗最低的行業標兵。領跑者方式就是通過確立行業標兵,強制要求其他企業向其看齊。具體做法是將每一年度的行業能耗最低標準確定為明年行業最高標準,從而使汽車的油耗標準、電器産品等的節能標準高於目前商品化機電産品中最優良産品性能。對於未達標者,採取警告、公告、命令、罰款等措施。領跑者制度從1999年開始實施,産品合計21種。 領跑者制度實施以來,通過生産企業的努力,實現了超出當初預想的節能效率改善。比如汽車行業,通過領跑者制度,2004年度比1995年度能源消費效率提高了22%。 節能標識制度是政府為了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家電産品節能信息,促進普及節能效果高的産品而制定的制度。通過在節能型家電上貼節能標識,引導消費者購買應用了節能技術的家電。節能標識上標注有家電産品節能性相關信息,在標識的最下方要寫明一年的耗電費用,使消費者可以清楚看到會花多少錢。到2006年4月,共有空調機、冰箱、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13個産品實施了節能標識制度。 為了促進節能型産品的普及,政府還&&了針對銷售商的評價制度。對積極銷售節能型産品、提供確切節能信息的銷售商給予高度評價。每年度還評定“節能型産品普及推進優良店”,與排名順序同時公布。 對於使用節能汽車的消費者,政府還有獎勵性政策。汽車的排氣、節能的標準達到後,在購買稅金方面有減免。 日本在推進循環社會建設方面還有許多的配套政策。比如針對中小企業及風險企業開展技術革新的補助金制度;對引進有助於實現“3R”的設備的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制度和稅制優惠措施;對節能及回收利用做得好的企業給予利息補助等。 從2002年起,日本政府將每年的10月定為“3R”推進月,建設循環社會正逐步成為國民的自覺行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