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中國地産業由營銷時代進入産品時代
    2007-07-16    本報記者:洛濤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地産業的發展,大體會經歷三個時代:營銷時代,産品時代,品牌時代。我們現在正處於由營銷時代向産品時代轉變的階段,住宅品質將逐漸被重視。”五合國際集團總顧問劉力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市場有一個發展成熟的過程,國家政策、購房者都在一步步趨向理性。進入産品階段,開發商僅用營銷的手法已經效果不大了。關注住宅本身的技術品質,以産品技術為核心,必然成為開發商着眼的重點。

  “現在中國地産正在由營銷時代進入産品時代。人們逐漸開始關注品質,也只有進入産品時代,開發商以及業主才會關注住宅品質問題。”

  劉力&&,在産品時代之前,開發商的操作模式一般是“找錢、找地、拿項目”。開發商運用各種社會資源來進行運作,幾乎拿到地就能賺錢,此種情形導致開發商用很大精力去拿地拿項目,反而無法注意其他的東西。住宅蓋好後,開發商比較重視營銷手段,即如何更好地把房賣出。由於這一階段住宅的同質化很強,差異化不明顯,所以開發商在樓盤的包裝上用盡心機,進行産品的炒作。翻開早期的樓書,千篇一律都是強調帝王官邸,進行名流顯貴式的包裝,內容與住宅品質毫無關係。後來,開發商在主要的營銷手段上再加入一些概念,力求“蘿蔔賣出水果價”,一些手法“高明”的開發商,樓書有樹有海有文化,就是沒房子。或者請洋大師來做設計,或者找一個國外的理念、主義同自己的樓盤嫁接,來吸引購房者的眼球。這樣的樓盤只能選擇“樓書不言樓”的方法,先是文化,再雜以哲學,一會兒又是藝術,言及旁物而有意無意地把樓盤給忘了。甚至某些極端的樓盤銷售竟然搞起了人體彩繪。賣房賣到極致,營銷營出奇聞。

  “所謂住宅品質是指在建築質量合乎要求的基礎上,住宅在耐久性能、經濟性能、適用性能和環境優美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涉及節能、通風等300多項性能技術指標。”

  劉力告訴記者,在住宅産品供不應求的時期,人們很難關心産品品質,因為什麼樣的房子都可以賣出去、什麼樣的房子都有人搶着買。品質作為住宅最本質的因素被忽略了。此外,住宅成本高、使用周期長,並且選用建築材料和構件眾多,生産建造過程也非常複雜。對於絕大多數並非內行的消費者來説,只能憑住宅外觀和外部環境的感性認識來判斷,業主購房時只看景觀、物業管理等外在因素,往往忽視其內在品質,無法真正認識住宅的優劣好壞。

  “住宅是一種特殊商品,既然是商品,就當強調品質,而不能只關注包裝。”

  劉力告訴記者,以前,北京CBD的高檔公寓和北京回龍觀的經濟適用房技術含量沒有本質的差別,相近的磚混結構,相近的面磚、相近的外墻保溫,二者價格的差別只反映了土地成本、土地周邊的附加值,而産品技術含量卻非常接近,對建築的內部品質考慮較少。某些開發商認為,建築達到國家標準規範就行了。但事實上,國家標準是很初級的標準,並無舒適度指標,建築不能僅限於達到國家標準,而應該有更高的標準要求,這樣建成後才能在舒適度上、在後期運營費用上,達到較好的效果。
  劉力&&,有前瞻性的開發商對住宅品質提出了高要求。如北京鋒尚、Moma,南京朗詩國際等。它們的住宅技術品質可以量化,企業不用再費力進行各種包裝。這些高科技低能耗的住宅,標誌着地産業將要進入産品時代。在高科技的利用上,北京鋒尚用了八大系統,Moma用了10項技術,由五合國際設計的南京鋒尚用了18項低能耗高科技系統,這樣的住宅在舒適度上,實現了恒濕恒溫。低能耗住宅也適合中國能源短缺的現狀,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代表了中國住宅的發展方向。

  “目前建成的許多住宅也許在二三十年後就會消失,原因是高能耗的特點讓業主用不起。”

  據劉力介紹,目前,我國已有建築近400億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築,單位建築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兩至三倍,對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負擔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現在的節能住宅是一個重大轉折,住宅品質得到了提升。國家建設部也在積極地推廣節能省地型的住宅,建設部負責人多次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我國將對建築實施強制節能標準,並建立綠色建築與節能建築的稅收和收費優惠制度,這些措施將促進我國住宅品質和能耗的改變。劉力&&,住宅品質作為建築之本,正在逐漸被人們所重視,這一變化也將對中國地産業的改變發生積極的影響,眾多的開發商也將伴隨着地産業進入産品時代,越來越多地關注産品的內在品質,使地産業的發展呈現出健康的局面。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