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點:從電力數據看三年宏觀調控效果
    2007-07-10    胡兆光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圖1 2003年以來逐月累計用電增速
  針對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部分行業過熱的問題,中央政府決定進行宏觀調控,規避經濟風險。2004年4月起,國家利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及行政手段對發展過熱的行業進行調控,既有區別、有保有壓的抑制高能耗行業的發展,同時又要刺激和扶持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行業健康發展,達到經濟結構調整的目的。宏觀調控三年來,這些政策的實施效果如何?由於電力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及實時性,本文從電力的角度給予定量分析。

宏觀調控政策總體效果

  從用電增長率來看,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應使用電增長率有所回落。2004年4月宏觀政策&&後,8月起調控效果開始顯現。
  圖1顯示:2006年10月以前,各月累計用電增長都大大低於2003年、2004年及2005年同期水平,説明國家各項政策已經發揮了作用,宏觀調控效果明顯。
  2006年10月以後,全國用電增長率開始高於2005年同期水平,但仍低於2004及2003年的水平。進入2007年,反彈較明顯,前5個月用電增長率高達15.83%,已接近2004年國家宏觀政策&&時的用電增長水平。

宏觀調控對産業的影響

圖2 二産、三産逐月電力需求強度走勢
圖3 重工輕工逐月電力需求強度走勢
  國家希望通過宏觀調控使得二産增速回落,三産增速回升。即二産電力需求強度下降,三産電力需求強度上升。
  圖2所示:2004年4月二産電力需求強度開始有所回落,三産開始回升。2006年初三産達到1.01,接近2003年初的水平;二産電力需求強度也回落到0.992,大大低於調控前的水平。三産電力需求強度高於二産,宏觀調控效果明顯。
  2006年4月以後,三産一路下滑,二産穩步上升。進入2007年以來,二産增速加快,三産急劇下滑。二三産電力需求強度之差達到新高。由此可見,二産發展更快,三産發展更慢。
  除2006年初以外,二産的電力需求強度始終大於1,並且還有上升的趨勢,説明其內在動力很大。
  政府希望通過宏觀調控使得重工增速回落,輕工增速上升,達到促進輕工業的發展,調整輕、重工業結構的目的。表現在電力方面,希望重工電力需求強度下降,輕工電力需求強度上升。
  圖3顯示:重工電力需求強度在2004年4月達到頂峰,此後開始回落。宏觀調控具有一定的效果。
  今年重工電力需求強度增速加大,達到5月的1.03,高於調控前的水平。而輕工電力需求強度自2003年以來基本呈波浪式下降,達到今年4月的最低點,5月回升到0.955,低於調控前的水平。重輕工電力需求強度之差達到最大。這説明重工更重,輕工更輕,重輕工發展很不均衡,並仍有加大的趨勢。

宏觀調控對行業的影響

  黑色、建材、有色是國家宏觀調控重點行業。因此,可以從它們的電力需求強度的變化分析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及重工快速發展的原因。
  由黑色冶金電力需求強度的變化可以看出宏觀調控政策及行政手段對黑色行業的影響。黑色電力需求強度在2004年1至4月達到高峰(見圖4),為1.12。此後開始下滑到7月份的1.06。由於鋼材市場價格回升,驅動黑色電力需求強度上升到10月份的1.09。2004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0.27%的貨幣政策使得黑色電力需求強度在2005年初小幅回落,此後又下降到2006年初的0.99,低於調控前的水平,宏觀調控政策實施效果明顯。受國際鋼材價格的影響,2006年黑色電力需求強度基本呈小幅上升趨勢,但低於調控前的水平。顯然,這段時期價格的驅動力及黑色冶金行業的生産力小於宏觀政策的作用力及行政手段的控制力。宏觀調控對黑色冶金還有一定的作用。
  受2007年國際鋼價的上升的驅動,黑色電力需求強度3月份達到1.121的新高,5月份回落的1.09,高於調控前的水平。此時,價格的驅動力及黑色冶金行業的生産力大於宏觀政策的作用力及行政手段的控制力,顯得宏觀政策乏力。
  由圖4也可以看出宏觀調控政策對建材的影響:建材電力需求強度由2004年初的小高峰下降到2005年一季度的低谷,首次跌破1。經小幅回升機波動,今年2月份達到新高後,又回落到5月份的0.985,低於調控前的水平。宏觀政策的作用力及行政手段的控制力大於價格的驅動力及建材行業的生産力,宏觀調控政策對建材行業的快速發展基本起到了降溫的作用,宏觀調控具有一定的效果。
圖4 黑色、有色、建材
行業逐月電力需求強度走勢
  2004年及2005年,有色金屬行業受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最大(見圖4)。有色電力需求強度由2004年4月起波動式下降到2005年初的0.96,遠低於調控前的水平,宏觀調控效果較為明顯。
  此後,由於氧化鋁價格不斷走低,電解鋁價格走高,差價增大,使得利潤上升,有色電力需求強度小幅反彈,2006年初突破1.12達到高峰。2006年基本在1.1附近波動,達到今年5月1.14的高峰,高於調控前的水平。價格的驅動力及有色行業的生産力大於宏觀政策的作用力及行政手段的控制力,顯得宏觀政策力不從心。

建議

  宏觀調控政策在2006年10月以前具有一定的效果,此後,卻顯得乏力。我國行業的發展受到多種作用力合力的影響:國內外市場價格的作用力,行業自身的生産力,宏觀政策的作用力,行政手段的影響力等。價格是動態變化的,市場價格的作用力也相應地變化;短期內,行業的生産力受投資的影響較大,且有一個時間差,基本可以預計;宏觀政策的作用力具有一定滯後性和穩定性;行政手段的影響力在市場的環境下,作用有限,持續性差,一般具有虎頭蛇尾的特徵。如何保持宏觀政策的作用力及行政手段的影響力大於國內外市場價格的作用力和行業自身的生産力,使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取得效果是一個重要的智能工程問題,應給予動態跟蹤研究。特別要關注今年以來國內外市場價格變化對國家宏觀調控的反作用力,影響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效果。

(作者係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