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圖為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山西焦煤集團公司董事長杜復新。 (本報資料照片) | 從煤礦直接洗選出精煤後的“廢渣”,在800米外就能轉換成清潔高效的電能;煉焦後的副産品僅在廠區內就搖身變出數十種工業上急需的化學産品;從幾百米深的地層中挖出的“黑金”在第一時間內身價倍增;礦井內排出的黑乎乎的污水經處理後又全部復用;令人生畏的瓦斯抽出後變成了熱能和電能……這是記者日前在山西焦煤集團公司兩條循環經濟産業鏈採訪時目睹的事實。 作為全國煤炭工業循環經濟建設的典型,山西焦煤集團構建起了以“煤-電-材”和“煤-焦-化”兩條産業鏈為“龍頭”的循環經濟産業群,其下屬西山煤電集團公司和山西焦化集團公司被國家列為山西省僅有的兩個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的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正在轉變着我國煤炭經濟傳統的增長方式,煤炭業循環發展潛力巨大。”山西焦煤集團公司董事長杜復新對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有着切身的體會,他説,在煤炭業循環發展的道路上,還有一些關係需要理順,還有許多課題需要破解。
課題一:如何實現資源“吃幹榨盡”
“煤炭企業的生産屬性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去開發資源,而煤炭資源的不可再生屬性又要求我們必須去節約資源。如何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做到開發與節約並重,充分、高效地利用資源,已成為煤炭企業必須嚴肅思考的一個重大課題。”杜復新説,對一個煤炭企業來説,只要擁有資源、資金、市場、技術、裝備和員工等基礎條件,開發資源並不難;但由於煤炭賦存條件限制,開採技術和生産裝備落後,以及投入和産出比失衡等諸多因素的困擾,從源頭上節約資源並非易事。 杜復新認為,節約資源的關鍵是要解決好思想認識的問題,企業必須具有戰略眼光,立足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力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山西焦煤之所以能夠在構建節約型煤電集團方面有所作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夠認真貫徹《礦産資源法》、《煤炭法》和《礦産資源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以法律和制度保證資源的合理開採和節約開採。” 據了解,山西焦煤成立了專門的資源管理機構,設專人負責礦井資源回收率、開拓煤量、準備煤量、回採煤量的管理工作,並將各生産礦井資源管理的情況納入“責任法人”管理制度,實行目標管理,嚴格獎罰。 “這一管理制度産生了積極效應,不僅減少了資源浪費,而且調動了基層點滴節約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杜復新舉例説,東曲礦在治理矸石山綠化復墾過程中,每年都從傾倒在矸石山的矸石中揀收原煤2.6萬噸,價值160多萬元,實現了“以人治矸、以矸養人”的良性循環。“煤炭企業在節約資源、綜合利用資源方面大有可為。” 按照山西焦煤集團公司總體規劃,該集團將把煤炭資源及其副産品的綜合利用作為企業發展和壯大的主要支點,形成對煤炭資源的全方位綜合利用。比如以矸石為主要原料,建設矸石電廠;以粉煤灰、矸石等為原料,建設磚廠、水泥廠、裝飾材料廠;以抽出的煤層氣為原料,建設燃用瓦斯的電廠和瓦斯化工項目;以豐富的氣煤為原料,適時上馬煤變油項目;以礦井廢水的復用為目標,實現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環境用水全面分離利用等等,力爭將可利用的資源“吃幹榨盡”,建立“資源-産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形成以節約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的産業群。
課題二:如何達到循環與經濟的良性互動
企業利用廢棄物等再生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往往意味着要對新型技術設備進行大量資金、技術以及人員的投入;與此同時,企業經營管理的目的是要追求經濟效益的提高,也就是追求産出的最大化。如何權衡投入與産出的關係,又如何在追求資源循環的同時盡可能多地創造經濟價值? 杜復新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常不會出現只追求資源循環而不追求經濟效益的企業。即使出現這樣的企業,要麼難以為繼,要麼靠政府補貼,絕對不符合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理順循環經濟和經濟循環的關係,關鍵是要在良性循環上下功夫。” 隸屬於山西焦煤集團的古交電廠一期2 30萬千瓦機組建設,採用了直接空冷技術,建起了全封閉式儲煤、輸煤和配煤系統,為此公司投入了近五億元的資金。“我們之所以舍得投入、敢於投入,關鍵是古交電廠燃用的是中煤、煤泥、矸石等洗煤過程中的廢棄物,其成本已在精煤中發生。而且作為古交電廠的燃料,不僅它本身又具有了價值,其産生的電能還會給我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預計古交電廠二期建成後,污水處理廠、凈水廠、配煤廠等循環經濟項目也都會扭虧為盈。這就是循環經濟促進了經濟循環,經濟循環又帶動了循環經濟的良性循環。”杜復新如是説。
課題三:如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既不能依靠浪費大量資源、污染環境來追求經濟效益的提高,又不能單純為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而喪失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如何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成為煤炭業可持續發展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企業作為一級經濟組織,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肩負着創造社會效益的使命。中央明確提出,發展循環經濟應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並強調‘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堅決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狀況。這實際上非常嚴肅地告誡企業,要理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做到兩個效益同時産生、兩個效益同時兼顧。”杜復新説,實際上,企業做到兩個效益同時産生、兩個效益兼顧並非不可能。 以古交電廠為例,為保護山西母親河——汾河的水質不被污染,古交電廠曾投資7000多萬元建起了污水凈化廠和中水深度處理廠,並在此基礎上,將凈化後的污水進行深度處理,用於輔機冷卻。這樣做的代價是,每噸中水的價格高達9元,高出凈水3倍。但只要古交電廠二期2 60萬、三期2 60萬千瓦機組全部建成投産,中水的價格就會大幅下降。另外,為有效降低電廠露天堆放煤和灰産生的大量揚塵,公司投資1.8億元,建起了全國規模最大的全封閉配煤廠和全封閉煤、灰輸送系統,確保古交電廠做到清潔生産。“應該説,我們在創造社會效益的同時,犧牲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它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這既是企業的責任,也是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杜復新&&,“過去我們這樣做了,今後我們還會這樣做。”
課題四:如何走出狹隘的內部循環
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節約型社會的目的,是要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怎樣才能保證循環經濟達到這一目的?根據山西焦煤的實踐經驗,杜復新告訴記者:“宜內部循環則內部循環,不宜內部循環則外部循環,要破除狹隘的封閉式發展觀念,走開放式的循環經濟道路。” 據了解,2005年山西焦煤與太原一電廠簽訂了井下輸煤合同,擬在官地礦南部採區開鑿一條10公里長的巷道,直接將原煤輸送到太原一電廠。“這一合作既減少了公路用煤造成的污染,又降低了電廠的運輸費用,同時還密切了礦廠的關係。”杜復新如此&&。 除此以外,記者了解到,山西焦煤集團的古交礦區和離柳礦區具有豐富的煤層氣資源,並已和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的公司簽訂了煤層氣開發合作意向,建設先進的瓦斯發電廠。山西焦煤和上海寶鋼、首鋼、鞍鋼等國內大企業合作開發煤礦循環經濟項目。
“循環經濟不是要在循環的旗幟下,搞小而全、大而全,搞封閉式的循環模式,而應該以資源的全方位節約為出發點,大力推進開放式循環。”杜復新説,只有在開放的形式下,才可能以利益為紐帶,以技術、資金、人才、裝備、市場等基礎資源為橋梁,實現資源的節約利用、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從而打破企業之間、行業之間、礦(廠)校之間、地域之間等封閉。 正是基於這種理念,山西焦煤和國內電力行業、鋼鐵行業實行強強聯合,形成了“煤炭-電力-建材”、“煤炭-焦炭-化工”循環産業鏈,使寶貴的煤炭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時,山西焦煤還和國內外的一些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係,使集團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節約型煤電集團等方面得到充分的支持和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