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P3之所以保證不了産品質量,是因為業內並沒有一個正統的規範標準。(本報資料照片) |
MP3的質量問題近日備受關注。日前,信息産業部在其網站上公布了“2006年電子信息産品行業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其中針對32家數碼企業MP3播放器産品的抽檢結果合格率僅為34.4%,只有11種産品合格。
此次抽查涉及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安徽及四川等地32家企業的32種MP3播放器,長虹佳華、魅族、清華紫光等品牌紛紛被檢出存在問題。
質量之憂
此次抽查結果顯示,不合格項目主要為:産品放音輸出功率和信噪比達不到産品説明書上的標稱值,表現為頻率響應範圍較窄,播放的音質不佳;部分産品配備的電源適配器沒有達到國家在安全和電磁兼容方面的強制標準要求。
實際上,MP3的質量問題不止於此。上海市質監局2006年就曾經披露,400元以下的MP3佔質量申訴總量的80%,而MP3播放器容量短斤缺兩,低價産品質量較差,則成了消費者申訴MP3較為集中的兩大頑症。
一位信息技術質檢站專家説:“目前市場上流通的MP3和其他數碼類産品容量,很多都在標示值的90%到95%,更有甚者,容量連標示的80%都不足。”
太平洋數碼城一位MP3經銷商告訴記者,MP3的內部構造主要由一個解碼芯片、一個控制芯片、一個閃存芯片和一個電路板組成。通常情況下,廠家向外部購買解決方案,然後購買配件,內部有貼片廠的自己貼片,沒有的,該環節也交由外部來操作。而不同的産品配件價格差距很大。有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往往採用落後的、功耗大、信噪比小、失真度高的閃存芯片和劣質的線路板,有些甚至還會採購二手的舊芯片。
業內人士分析説,信息産業部所公布的這個抽查結果,對於品牌廠商和消費者來説都算是敲響了一次警鐘。一方面提醒廠商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歪門邪道”,以至於最終自吞苦果;而另外一方面,也提醒消費者在選購MP3播放器的時候,不能夠一味追求低價,産品品質與價格同樣重要,如果僅僅看價格購買,也許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行業之亂
記者從數碼市場上了解到,現在已很難看到專賣MP3的商家,很多商家都把MP3産品作為附帶銷售産品,櫃&裏面陳列的MP3産品僅為幾種,被MP4、音樂手機等産品擠到了不顯眼的角落裏。
談及被冷落的MP3産品,商家抱怨價格越來越低,利潤越來越少,現在很少有商家願意再繼續獨立經營MP3産品了。據透露,不少MP3渠道的批發利潤已壓低至三到八元錢,而零售渠道的利潤也在15元左右。
對於MP3銷售的疲軟,大多數國內品牌廠商採取了降價促銷的方式來刺激市場,使MP3播放器整體市場的發展陷入了一個混亂無序的階段。“部分企業盲目跟風,而成本卻沒有得到控制,在‘低價’、‘低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損害了行業的整體形象。”優百特公司總經理馬先勇説。
經過幾年高速發展,目前MP3産業同質化競爭的現象比較嚴重,加之MP3行業的進入門檻較低,不少小型企業甚至家庭作坊都能投入十多萬元進行“MP3”生産,導致MP3生産漸漸步當年電視機、DVD機産業過度生産的後塵。據了解,目前國內共有近400個MP3品牌,更有不少沒有品牌的MP3地下小作坊,而這些小作坊單在華南地區就有近千家。
不可否認的是,整體MP3市場産品品質較之前幾年已經有所提升,不過,這方面做得較為出色的還是國産一二線品牌,至於那些雜牌則依然以低價作為殺手锏,很多貪便宜的消費者還是屢屢中招,售後服務方面的糾紛也就更多,甚至出現了某品牌客服打人的事件。
標準之失
有關專家指出,之所以保證不了産品質量,是因為業內並沒有一個正統的規範標準,只有廠商自己制定的技術標準,所以很難説産品是否合格。一位被信産部列為不合格産品的企業高層聽到抽查結果時感到很無奈地説:“國家都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我們的産品怎麼就不合格了?”
關於抽查結果,信息産業部方面&&,將根據本次抽查發現的質量問題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相關地區的信息産業主管部門也應會同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督促本次抽查産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進行整改。
信息産業部同時提醒用戶選擇質量合格的産品,並要求銷售、生産者依照相關規定,妥善處理消費者提出的質量投訴問題。
對此,珠海市魅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企劃部相關負責人聲稱,該公司目前不會採取退貨及召回處理。該公司負責人説,該公司産品的生産、銷售等環節均有相應政府機構檢測後出示的合格證書,對信産部的抽檢結果“不能理解”。
而長虹佳華的客服人員則&&,公司相關部門當天已緊急開會研究此事,最終的結果是,公司認為自身的産品只是沒有達到最佳聲音標準,但這對用戶聽歌沒有影響,因此公司不會給用戶退貨。
儘管相關廠家紛紛“喊冤”,但業內人士指出,相關行業標準的缺乏,已使這個行業在價格競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低價吸引眼球,低質也讓消費者怨聲載道,只有行業標準盡快&&,才能為中國MP3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