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聯盟:謀求市場話語權
200多家焦化企業齊聚聯盟旗下,他們希望,聯盟在焦炭價格和市場上擁有話語權和控制權
    2007-04-24    本報記者:陳忠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4月22日,醞釀已久的山西焦化企業聯盟在中國焦炭主産區山西宣告成立,焦炭産量居全國前列的山西、河北、山東和陜西等地的212家焦化企業成為首批盟員。
  入盟企業希望,雖然這是一個國內各省企業聯盟,但其作用能像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那樣,擁有調節産量、平衡供應、控制價格等話語權,並能成功維護焦化市場的正常秩序。

焦化聯盟:市場地位舉足輕重

  除了山西的81家焦化企業入盟,河北的75家焦化企業、山東的55家焦化企業和陜西最大的焦化企業也成為首批盟員,來自內蒙古的一家企業則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大會。
  2006年,焦炭産量最大的山西省累計生産焦炭9200多萬噸,約佔全國的1/3,而山西、河北和山東三省的焦炭産量則達到1.6億噸左右,超過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佔據了焦炭市場的“半壁江山”。
  世界焦炭看中國,中國焦炭看山西。2006年,中國第一産焦大省山西生産焦炭9200萬噸,約佔全國的1/3,焦炭資源出口供應量約佔全國總量1450萬噸的近90%。
  擁有如此多有實力的盟員,山西焦化企業聯盟實際上已經超出了一個省級協會組織的範疇,必將對中國焦炭産業發展和市場形勢産生重大影響。
  在此之前,山西焦化行業協會已經在産量控制和價格調節方面,發揮了積極而有成效的作用。
  可以預期的是,聯盟的這一功能將在未來得到進一步加強,其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值得期待,盟員在産量安排、價格調整等方面,必將形成一個“聲音”。
  山西焦化企業聯盟負責人在成立大會上&&,聯盟將在政府主管部門和焦化行業協會的協調指導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強行業自律,提高産業集中度,節能減排,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實現焦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入盟企業的構想

  河北、山東兩省是以各地焦化協會的名義整體加入焦化聯盟的,山東的55家企業中,還包括10家鋼鐵企業的自建焦化廠。
  “這僅是首批盟員,相信隨着聯盟影響力的逐漸擴大,加入的企業會更多”,山西焦化企業聯盟的一位負責人&&。
  近年來,各級焦化協會在控制産能、穩定價格方面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限産、減産和統一價格銷售等因素的推動下,2006年,山西焦化行業協會連續三次提價,漲幅達到150元/噸;2007年前兩個月,山西焦炭又連續兩次提價,幅度為噸焦80元。中國焦炭出口價格(FOB)也已從去年一季度的115美元/噸,提升至目前的195美元/噸左右。
  而焦化企業聯盟的服務內容和作用發揮,將超過行業協會。
  “聯盟成立後就將聯合盟員一起控制焦炭生産總量、調節焦炭價格”,山西焦化企業聯盟秘書長張崗峰説,聯盟將在規範、控制國內市場的基礎上,然後逐步謀求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來自河北、山東焦化協會的負責人和山西省聯盟代表,在聯盟成立大會上表達了其興奮和期待之情。焦炭産能控制和價格提高,自然成為盟員最為關注的“興奮點”。據了解,聯盟成立之後將馬上商討提價問題。
  由於上游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基金徵收、焦炭企業高排污費交納等政策性因素影響,山西焦炭成本至少增加87元/噸,有的企業則超過100元/噸。張崗峰説:“目前,焦炭提價已成共識,聯盟初步擬定漲價幅度在100至150元/噸之間。”
  “2006年,中國焦炭出口每噸徵收5%的關稅,今年這一比例可能更高,達到20%。”張崗峰&&,國家限制能源産品出口的政策無疑是正確的,即使是加徵高關稅後,中國焦炭出口市場潛力仍然不小。

産能過剩和環境資源壓力仍然突出

  在山西焦化企業聯盟成立大會上,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理事長黃金幹提醒説,目前,我國焦化行業雖然出現了價格回升、效益提高的局面,但仍面臨産能過剩、資源浪費和污染嚴重等多種壓力。
  上個世紀後期,由於過快投資,引發了焦炭總量過剩、壓價競爭等問題,國際貿易市場上的中國焦炭價格經歷了大起大落,整個行業跌入低谷。2005年以來,中國開始清理整頓焦化行業,淘汰落後生産力,提高産業集中度,僅2006年全國就淘汰落後焦炭産能1500多萬噸。
  2006年我國生産焦炭29768萬噸,同比增長4356萬噸,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産量為28121萬噸。在新增2750萬噸産能的同時,2006年累計淘汰落後産能約1500萬噸。依靠焦化行業協會和焦化企業主動限産減産,才實現了焦炭市場産銷的基本平衡。
  黃金幹認為,我國焦化行業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過程中,面臨着巨大的市場機遇,同時也將面臨着産能過剩、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重等嚴峻挑戰。
  第一,産能過剩。一些地區仍有土焦和改良焦生産,淘汰落後小焦爐進展緩慢,而隨着一批鋼鐵聯合企業加快焦爐配套建設,一批煤炭企業産業鏈向焦炭延伸,一批大中型焦化企業産能擴張,新建焦爐産能繼續增長,焦化行業不得不繼續限産減産以維持供求平衡。當前,焦化行業仍面臨較大虧損,2007年2月,全國獨立核算焦化企業虧損面仍高達34%以上。
  第二,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重。一批焦化企業沒有進行焦化産品回收,沒有對焦爐煤氣回收利用,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一大批焦化企業環保設施不到位,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排放不達標,嚴重污染環境,節能減排任務非常艱巨。
  第三,國際市場壓力增大。國家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産品出口,焦炭出口面臨提高關稅的可能,與此同時,國際市場對中國焦炭的依存度下降,也使焦化行業的競爭壓力增大。
  這是全國焦化行業不得不面臨的嚴峻挑戰。專家指出,焦化企業在團結結盟後,應該在宏觀調控、産能控制、有序競爭、規範市場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推動行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