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4-10 本報記者:陳忠華 王炤坤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山西由於長期高強度、粗放式、大規模的煤炭開採,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目前正處於集中凸顯期,已經嚴重危及行業健康,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煤老大”山西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在全國無疑最突出、最嚴重、最典型,山西是我國煤炭業矛盾和問題集中的“縮影”。山西試點所涉及的不止是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事關我國能源戰略和能源保障,事關生態環境、安全生産、礦區和資源型城市和諧穩定等多個方面的問題。
煤炭業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
資源浪費與破壞驚人。由於開採工藝和手段落後,資源回採率和綜合利用程度偏低,不僅造成煤炭資源浪費嚴重,而且導致共生、伴生資源也破壞驚人。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累計開採煤炭80億噸,消耗的資源量卻高達200多億噸。據估算,山西每開採一噸煤約損耗與煤炭資源共生、伴生的鋁礬土、硫鐵礦等礦産資源八噸。每年因採煤排放的煤層氣約60億立方米,相當於“西氣東輸”一期工程輸氣量的一半。採煤還嚴重破壞了水資源,據統計,採煤對山西水資源破壞面積已達兩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3%,每挖一噸煤損耗2.48噸水資源,按年産五億噸計算,水資源破壞量高達12億噸,相當於山西引黃入晉工程的總設計引水量。
二、
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採煤造成的土地沉陷問題突出,全省採空區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嚴重地質災害面積2940萬平方公里,每年新增沉陷區面積約94平方公里,發生地質次生災害的範圍涉及1900個自然村,上百萬人受影響;採煤對地表植被、生態景觀、生物多樣性帶來嚴重影響,礦區水土流失和生態衰退現象嚴重;礦井廢水嚴重污染地表水體,受污染河流總長達3753公里;全省煤矸石堆存量已達11億噸以上,每年新增5000萬噸。
三、
煤礦安全生産形勢嚴峻。煤礦事故多發,死亡人數佔到整個工礦企業事故死亡人數的70%以上,特別是山西煤炭開採時間長、煤炭産量大、煤礦數量多,累計死亡人數也多。同時,煤礦職工的健康還受到煤塵、岩塵的嚴重威脅,患矽肺病的人數眾多,這些人大多失去勞動能力。
四、
轉産、轉型和再就業壓力巨大。山西煤炭資源開採強度遠高於其他省區,資源枯竭問題日益突出。預計到2020年,僅五大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將有39處礦井面臨資源枯竭,需安置轉産職工12.5萬人。屆時,全省1/3的地方國有煤礦和一半的鄉鎮煤礦,將因資源枯竭而閉坑。煤炭企業加快發展接續替代産業,增加就業崗位的壓力加大;而經濟單一依靠煤炭的資源型城市,也將面臨艱巨的轉型任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