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三洋公司最近出現了財務醜聞,其實,從本質上看這不是財務醜聞,這一事件透露出日本電子業的衰退跡象。
日本電子業的肌體目前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受後期低成本製造公司衝擊而失去知覺的普通電子産業的製造業務,另一部分是暫時受到自身技術保護的所謂高端或是冷僻業務。
日本電子業的投資結構除了在中國的布局之外基本上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投資結構。日本電子業在上個世紀的制勝法寶有兩點:一是質量好、二是價格便宜於歐美企業。但是,這個時代的産業環境是産品短缺。
目前,日本電子業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産品質量問題嚴重,二是産品價格並不便宜,其産品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高價格産品。
全球過剩的製造能力和過低要素價格區域的出現已經或正在粉碎電子産業的高價格壟斷時代。毫無疑問,日本電子業的價格受到劇烈衝擊。日本在上個世紀産業勝利的根本實際上是一種效率勝利,也就是在模仿創新的基礎上,把質量提上去,把價格降下來,這是非常困難的效率改善運動。但是,在面對産品過剩的時代,日本電子製造業的新效率改善運動並沒有出現,日本電子製造業戰略出現了失誤,把難以在價格上取勝的業務逐漸剔除,經營範圍逐漸向自己擁有關鍵技術與擁有比較高利潤的區域退縮。到現在看,這種業務剝離沒有成效,其主要原因是計劃剝離但是沒有剝離的低端虧損業務已成為巨大的經營包袱,並拖累了整個公司。
日本整個電子業的戰略是想靠自己的關鍵技術優勢固守一個高利潤的市場,其實這種戰略與目前全球技術發展態勢完全相悖。在今天的技術競爭比賽中,技術的封鎖越來越困難,資金供應充足的研發體系讓技術更新的速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這種技術變革趨勢留給技術獨佔者的商業化時間非常短暫,從這個側面我們看到,日本電子業的技術壁壘也在減弱,高端贏利也變得非常困難。
在産品過剩、價格天天跳水、技術更新日新月異的今天,任何製造業靠一個産業環節去獲取勝利的時代已經結束,要想取得市場勝利,任何一個公司都必須變成一個效率型的公司、一個價格型的公司,獨有的技術優勢,獨有的低價格優勢和質量優勢必須兼顧,緩慢的高價格型公司已經難以適應市場。
日本電子製造業要想重新回到上個世紀的全球主導地位,必須讓自己的反應速度快起來,産品新起來,價格降下來。要完成這三大任務,日本電子公司必須在全球進行大範圍與縱深性的組織流程再造,在産品的創新上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自家實驗室的瓶瓶罐罐上,必須形成管控全球技術更新的捕捉機制,來加速自己的産品創新。此外,産品價格問題解決不了,即使是日本的電子技術防止了擴散、本土沒有出現産業的空心化,日本電子業的整體低迷依然不會解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