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在互聯網上引起恐慌的“熊貓燒香”病毒案日前在湖北告破,病毒製造者李俊與其他五名主要販賣、傳播者落網,這是我國破獲的國內首例製作計算機病毒的大案。此案説明網絡病毒産業鏈漸成氣候,並鬼魅般威脅着網絡安全,社會各界亟待高度警惕,嚴加防範。
“熊貓燒香”肆虐網絡“電腦天才”玩火自焚
“熊貓燒香”病毒是繼CIH之後危害中國最嚴重的病毒,國內數家權威病毒監測機構將其列為十大病毒之首。據有關專家介紹,它是一種用DELPHI工具編寫的蠕蟲病毒,用戶被感染之後,可執行文件的文件圖標全部被改成“一隻熊貓手捧三支香”的新圖標,“熊貓燒香”因此得名。這一病毒能中止大量的反病毒軟體和防火墻軟體進程,並可以通過網頁瀏覽、局域網共享及U盤等多種途徑快速傳播,受感染的計算機會出現藍屏、頻繁重啟以及系統硬盤中數據文件被破壞乃至被刪除等現象。
“熊貓燒香”病毒自2006年12月初開始爆發,到今年1月中旬,據初步統計,其病毒變種數已有90多個,國內多家門戶網站被種植這一病毒,個人用戶感染者已高達幾百萬,引起互聯網上一片恐慌,一些損失慘重的企業和網民還發出重金懸賞追查“熊貓燒香”製作者的“通緝令”。
今年1月24日,湖北省仙桃市公安局對“熊貓燒香”案正式立案調查。1月31日,公安部抽調精幹技術力量指導辦案。2月3日,仙桃警方在武漢市抓獲病毒製造者李俊。此後10天內,王磊、張順、葉培新、王哲、雷磊等五名涉嫌販賣傳播病毒的骨幹分子已被緝拿歸案。
2月14日,在仙桃市第一看守所,記者採訪了號稱“毒王”“電腦天才”的李俊。
身高1.75米的李俊剃着光頭,身穿黃色囚衣,略顯頹廢。他説:“我是1999年開始接觸電腦的,學習電腦知識也主要是靠泡網吧,最初我設計病毒只是好奇和好玩,後來有網友找我買木馬,我看這個能賺錢,就……”
25歲的李俊沒想到“後果很嚴重”。現在他已編制好對“熊貓燒香”病毒的專殺程序,公安部門正組織專家對李俊的殺毒程序進行測試鑒定,並將在互聯網上公布,供受害者免費下載。李俊在殺毒軟體上留了一句話:“我真的很抱歉,給大家造成了負面影響與損失。”
“這是個比房地産來錢還快的暴利産業”
李俊只是計算機病毒産業鏈的發端,整條産業鏈製造、販賣、交易、傳播、使用“一條龍”,環環相扣,最終禍害網絡用戶,牟取經濟利益。據警方披露,少數地方甚至形成了計算機病毒産業群。
據警方介紹,在“熊貓燒香”案中,産業鏈的每一環都有不同的牟利方式。病毒製造者有兩種方式,一是“賣病毒”,按購買者的要求在病毒程序中填上“指定網址”後把病毒出售;二是“賣肉機”,因中毒而被病毒製造者控制的計算機被稱為“肉機”,“肉機”的資料信息隨時可被竊取,“賣肉機”就是轉讓控制權。
病毒購買者的牟利方式主要是“賣流量”。由於病毒程序中預設了“指定網址”,而這個“指定網址”設置了木馬程序,中毒的計算機只要一上網,就會被強制性地牽到這個“指定網址”上,自動下載木馬程序,將這台電腦的相關信息資料傳給購買者,這些信息資料被稱為“信”,病毒購買者往往會將某一“指定網址”的“獲信權”出售,根據訪問流量收取費用。在“熊貓燒香”案中,目前警方發現的“信”絕大部分是網民的聊天及游戲工具的賬號與密碼,以及各種游戲裝備。
下一環是“拆信人”,他們將獲取的資料信息通過網上交易平台出售給普通網民。“拆信人”往往不需要專業電腦技術,只需要花時間在網上交易。據警方透露,目前在海南省儋州市、浙江省麗水市等地方,已出現成群結夥的“拆信人”,有的團夥達50多人,有的不僅盜賣游戲裝備,還通過發布虛假廣告等手段直接詐騙錢財。
據仙桃市公安局網監大隊大隊長萬正敏介紹,李俊將“熊貓燒香”病毒寫完後,通過QQ群發布出售“熊貓燒香”病毒的消息,先後在網上以每個病毒500元至1000元的價格出售約20套。李俊的同學雷磊是“熊貓燒香”病毒的第一個銷售者,今年1月24日,雷磊替李俊賣了2000&“肉機”。
浙江省麗水市的張順專事病毒販賣傳播,與李俊接洽上後,先是每天給李俊賬上匯3500元,後來每天匯6000元,直至被抓捕前,總計不到一個月時間,李俊就牟利至少15萬元。張順本人則通過“賣流量”獲利數十萬元。
山東省威海市的王磊是“熊貓燒香”病毒的主要購買和傳播者之一。他本是廚師,但自己琢磨,“用身體養活自己,還不如用大腦養活自己”,不惜鋌而走險,以身試法。他販賣“熊貓燒香”病毒不足一個月,就用賺的錢購買了一輛吉普車。
被抓獲後,22歲的王磊仰天長嘆:“這是個比房地産來錢還快的暴利産業!”
網絡犯罪面臨法律缺失
“熊貓燒香”病毒案再次敲響了網絡安全的警鐘。面對猖獗蔓延的計算機病毒,從公安機關到普遍用戶,從制度建設到技術手段,絕不能掉以輕心,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預防和打擊能力。
湖北省公安廳副廳長黃洪認為,近年來,利用互聯網和手機短信等手段,進行製造與傳播計算機病毒、盜取銀行賬號、詐騙、賭博、非法融資等新形式犯罪行為急劇增多,對此應保持高度警覺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打擊新形式犯罪時還存在立案難、取證難、定罪難等難題。比如,虛擬資産在現實中難以認定價值,定盜竊罪沒有依據。受害者有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但操作上還有些困難,包括收集證據、賠償的標準和計算方法,目前我國立法上並沒有作出統一規定。
李俊對記者説,國內網友普遍缺乏網絡安全意識,管理密碼設置簡單,對系統軟體也不經常打補丁進行維護,極易受到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