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億元資金支援能否挽救液晶老大京東方?
    2006-11-29    本報記者:韓丹 林玉 實習生:劉雲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虧損的泥沼中掙扎的我國液晶螢幕巨頭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方),最近似乎看到了一絲曙光:在10月份獲得國有資本18億元的強力支援後,日前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等考察了京東方,並表示了將支援京東方的意向。
    隨著我國數字電視標準今年8月正式出臺,每個家庭都面臨著在2015年之前更換數字電視機的問題,而液晶電視更是家庭數字電視機的首選,中國將成為液晶電視的最大消費市場。由此,國內率先挺進液晶業上游的京東方也站在了風口浪尖上。分析人士指出,鑒于京東方在我國液晶産業舉足輕重的地位,有關方面不會坐視其連年虧損,也許更大的重組動作還在後頭。然而,京東方要想在已經排定了座次的世界液晶産業佔有一席之地,仍然任重道遠。

液晶老大京東方嚴重虧損

本報記者 韓丹 攝
    業務在增長,而利潤在下降,賣得越多虧得越多,這就是京東方目前陷入的一個怪圈。
    據悉,京東方在國內液晶顯示上游一片空白的情況下,率先挺進液晶面板業。京東方的前身是國營北京電子管廠,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援下,進行公司化改造,並在資本市場運作,迅速發展起來。目前,京東方已成為中國內地顯示領域舉足輕重的企業,2006年位列中國電子百強企業第三位。如今,京東方是中國內地最大、全球排名第九位的TFT-LCD液晶面板制造商,其在移動顯示係統業務、專業應用顯示業務以及CRT業務方面全球領先。
    可是,今年1至9月京東方共虧損18億元,這已是連續第九個季度的虧損。
    除此之外,京東方TFT-LCD的技術源頭——韓國全資子公司boe hydis技術株式會社已資不抵債,瀕臨破産。去年投産的TFT-LCD五代生産線又如嗷嗷待哺的嬰兒,亟待巨額資金擴産來降低成本。而進軍上游的彩電濾光片項目也在“等米下鍋”。
    2006年,京東方負債率逼近90%,連續的虧損再加上所在行業的不景氣,使其向商業銀行貸款獲得資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液晶面板業,核心技術與先進的生産線都壟斷在韓、日等企業手中,並且,由于技術與資本的門檻相當高,大企業之間普遍採取合資或並購策略,如三星與新力合資、LG與飛利浦合資、友達並購廣輝。與面板巨頭相比,京東方無論是技術還是生産規模的差距都相當大。2005年,三星、LG、飛利浦與友達的市場之和近60%,而包括京東方在內的內地廠商市場份額之和僅2%左右。由此,既要擺脫虧損又要擴大規模,資金成為京東方一大難題。

獲18億元資金支援

    就在京東方困境加劇之時,國有資本開始涌入。
    10月12日京東方公告顯示,公司已成功非公開募集資金總額18億元,其中現金12億元,債權認購六億元。現金部分主要來源于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電控)、北京市國有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國資)這兩家國有獨資公司。融資後,京東方前六大股東中五大股東均是國資背景,國有股及國有法人股佔50%以上。  據悉,北京電控與北京國資是第一次直接持有京東方股份,份額相當可觀,北京電控直接持股10%,北京國資直接持股5%。隨著國有資本的大舉進入,京東方董事會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幾個月,來自北京電控的韓燕生、北京國資的歸靜華先後成為京東方候選董事。此外,副董事長、總裁、副總裁、技術總監等高管都發生變動。
    那麼,京東方股權的重組與高層的變動意味著什麼?有業內人士認為,企業股權的重組往往孕育著新股東下一步對企業資産和負債的重組。在京東方處境極其困難之時,還能力挺京東方,不單純是北京市對這個重點企業的扶植,更可能是要對企業進行“重組”。將虧損的TFT-LCD業務剝離出上市公司,也許是盡快救活京東方的一條有效途徑。據悉,與京東方處境相同的上廣電就是採取此策略。
    據京東方內部人士透露,京東方確有大事要發生,證監會已找董事長王東升談話,內容將在不久後的公告中有所顯示。而記者通過多種渠道在與京東方聯繫過程中也發現,京東方拒絕了記者的正面採訪,稱一切以公告為準。
    與此同時,國家監管部門格外關注京東方。8月底,信産部、科技部、發改委、財政部有關領導剛視察過京東方,11月9日,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就與北京市、信産部、國臺辦、市國資委的領導再次視察京東方。已向京東方提供4.4億美元貸款的開行更是表示願意支援京東方TFT-LCD五代線的下一步發展。

核心技術拖垮京東方

    但是,即使有國有資本的支援,京東方的問題似乎也只治標不治本。
    “我們比日、韓等企業晚上TFT-LCD生産線好多年,而且代數也相對落後,人家做六七代線時,我們引進的是五代線。先進入的企業自然擁有定價權,當他們過了折舊期就賣一個賺一個,而此時我們才開工,成本還來不及降,産品價格就要被迫降價,只能賣一個虧一個。”京東方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對記者説,踏進了液晶面板業,就是踏進了死亡之谷,只能持續高投入才能有回報,只有跑在最前面才能賺到錢。核心技術的落後讓京東方越跑越吃力。
    液晶面板生産線和普通工業産品生産線最大的不同就是一旦建成就不能空轉,一旦空轉折舊費就猛增。企業都不願承擔巨大的空轉成本,只能拼命擴大生産規模降低成本從而擠壓對手。而開足馬力生産的後果就是供應過剩,價格快速下跌。
    價格下跌成為企業虧損的罪魁禍首。京東方在今年上半年財報中就提到,受TFT-LCD市場競爭影響,公司TFT-LCD業務主要産品的價格大幅度下滑導致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特別是2006年第二季度TFT-LCD産品價格大幅下降,以17英寸面板為例,2006年年初為140美元左右,2006年6月底跌至105美元。
    價格下降頻繁,企業只能拼命降低成本。但是,“國內生産TFT-LCD面板80%以上的原材料要靠進口,上游本地化生産程度低使京東方成本降不下來。”京東方人士對記者説。
    由此,京東方決定擴大産能、進軍上游,做産業鏈上的橫向整合。但是,京東方已是力所不能及。
    2003年後的兩年內,京東方曾以3.8億美元收購韓國現代公司3.5代生産線;以10.5億港元控股整機廠商冠捷科技;以12.5億美元建起TFT-LCD第五代面板生産線。2006年,在TFT-LCD五代生産線投産不到一年,京東方又以800萬元控股了由深圳市政府牽頭、國內四大整機企業參股的聚龍光電,雖然聚龍光電聲稱要建國內首條TFT-LCD六代線的面板企業,但投資至今無著落。如今,京東方又要大舉進軍面板上游材料産業,以25億元建彩電濾光片生産線,讓人不禁為其捏了一把汗。
    作為中遊的面板企業,要在整個産業鏈上布局,這無可厚非,三星、LG、新力都如此,但是,京東方可以嗎?與眼前的虧損相比,京東方面臨的命題是如何平衡速度與規模。在TFT-LCD面板這樣一個既要以快制勝,又要追求規模成本的“魔鬼”行業,京東方的“生存”比“發展”更迫切,“現實”比“未來”更嚴峻。
    業內專家指出,企業要想在新興的高科技産業佔有一席之地,除了需要企業自身不能有大的決策失誤外,還需要國家從各個方面引導和扶持企業的發展,需要政府、中遊的液晶螢幕企業、下遊的液晶電視企業通力合作,利用我們的市場和整機産能優勢,找到並擴大我們的比較優勢,在新一輪國際分工中“擠佔”自己的位置。在這一方面,我國液晶産業任重道遠。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