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我國已具備發展鋼結構住宅條件
    2006-11-13    記者:顧瑞珍 張澤遠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北京電 我國建築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2006年一季度,我國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産值5512億元,同比增長22.3%。中國鋼結構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陳祿如12日説,我國已經具備發展鋼結構住宅的條件。
    記者在此間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的“鋼結構建築與循環經濟高層論壇”上了解到,鋼結構的建築因為鋼材能循環使用,便於工業化生産,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建築”之一。但鋼結構建築在我國整個建築行業中所佔比重不到5%,而發達國家已達到了50%以上。
    中國鋼結構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陳祿如分析説我國已經具備了發展鋼結構住宅的條件。陳祿如説,我國住宅建設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預計2030年我國人均建築面積要達到40平方米,21世紀的前30年我國需新建460億平方米。如按年竣工面積5.6億平方米的1%至5%採用鋼結構住宅計算,每年需用鋼材28萬至150萬噸。
    據統計,我國2005年鋼材産量已達到37117.02萬噸,比上年增長24.13%。陳祿如説,建築鋼材數量、品種、質量基本滿足鋼結構住宅建築的需要,這為發展鋼鐵結構住宅提供了材料基礎。
    陳祿如説,隨着鋼結構用量不斷增加,一大批鋼結構建築不斷出現,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輸、南水北調、國家石油儲備、北京2008奧運會等項目都廣泛使用了鋼結構建築。優秀的鋼結構設計和設計軟體、科研成果不斷開發,有的鋼結構製造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政策層面的支持也為我國發展鋼結構住宅創造了條件。陳祿如説,建設部編制2010年《建設事業技術政策綱要》,並於2001年底發布了《鋼結構住宅建築産業化技術導則》。目前北京、天津等地建了大量低層、多層、高層鋼結構住宅試點示範工程,體現了鋼結構住宅發展的良好勢頭。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