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我國應積極發展廢鋼鐵産業
    2006-11-03    本報記者:徐冰 劉寶森    來源:經濟參考報

    廢鋼鐵是一種載能資源和環保資源。專家研究,用廢鋼直接煉鋼比用礦石煉鐵後再煉鋼相比可節約能源60%、節水40%,並大大降低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可分別減少86%、76%和97%,有利於清潔生産和排廢減量化。有關專家認為,在我國進口鐵礦石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增加對廢鋼的利用不僅在節能降耗方面意義重大,而且可以降低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度。

少吃礦石多吃廢鋼

    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近期公布的數據表明,到2001年,世界探明鐵礦石資源儲量1400億噸。近十年來,全球鐵礦石産量每年在10億噸以上。按照全球原礦資源,可利用儲量1400億噸計算,即可開採110年。而我國鐵礦石資源保有儲藏量僅佔世界的10%左右,且可開採量低,為資源總量的20%。預計我國鐵礦石每年開採量將超過六億噸,照此計算,在現行開採技術條件下,我國的鐵礦石開採期只有20至40年。
    廢鋼鐵是一種可以循環利用的再生資源。從鋼材—製品—使用—報廢—回爐煉鋼。每八至30年左右一個輪迴不斷積累,不斷産生,無限循環使用,且自然損耗很低,所有廢鋼鐵又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
    專家認為,鐵礦石是原生資源,是有限的,資源危機已成定局。如何節制開採,科學調整資源配置勢在必行。廢鋼鐵是鋼鐵生産中惟一能替代鐵礦石的原料,發展廢鋼資源,減少原生礦開採,才是緩解鐵礦石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

廢鋼鐵市場貨緊價揚

    專家認為,目前廢鋼貨緊,一是利用率低,二是國際市場價高進口量減少。
    “十五”期間,我國共産粗鋼15.4億噸,消耗廢鋼鐵2.39億噸,為鋼産量的21%,也就是説有21%的鋼是用廢鋼冶煉的。而世界平均水平為40%至50%,差距很大,這就意味着我國廢鋼鐵資源的應用潛力還很大。
    專家分析認為,影響我國廢鋼資源應用水平的除了國內廢鋼資源不足外,電力資源缺乏、電價較高、電爐鋼的比例只有10%至13%的産業結構也是重要因素。隨着我國電力資源的發展,鋼鐵産品結構的調整,直接用廢鋼煉鋼的電爐生産將逐步擴大,廢鋼鐵資源將被大量應用。
    另外,進口廢鋼市場價格倒挂居高不下,進口量大幅度減少。據統計,我國進口廢鋼市場價格從2005年6月份至今一再攀升,呈高價位運行。今年1至6月,廢鋼平均價格為276美元/噸,比上年度平均價格250美元/噸上漲了28美元/噸,市場價格總體上揚11.2%。對於這種趨勢,如果不積極應對,控制不好,價格將繼續攀升,進口數量將繼續減少,並將衝擊國內廢鋼市場,造成動蕩。
    專家還認為,由於冶煉和軋製工藝的普遍提高,鋼材合格率逐年增長,廢鋼産生率下降,冶金行業自産廢鋼也不會有大的增長。另外由於我國社會廢鋼的積蓄量不高,市場又一時難以理順,社會廢鋼的採購量也不會有太大的增長,資源依然短缺。

發展廢鋼鐵産業四點建議

    為發展廢鋼鐵産業,專家提出四點建議:
    一、加快規範進口廢鋼鐵市場,提高集中度。據了解,目前我國從事進口廢鋼的企業有500多家,規模大小不一,資質良莠不齊,在對外採購中,惡意競爭現象比進口鐵礦石市場有過之而無不及,內耗仍相當嚴重。因此,國家應着手整頓進口市場,實行准入制度,提高經營門檻,增加集中度,克服長期多頭對外的弊端,促進採購聯盟的形式,提高我國在進口廢鋼市場的話語權地位和自主權,理順廢鋼進口市場。
    二、加強行業自律,建議國家在規範市場過程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監督管理和橋梁紐帶作用,充分發揮廢鋼協會的科學、真實、權威的信息優勢和引導作用,依靠廣大會員的公約和自律,逐步把市場建設、維護好。
    三、構建採購聯盟,建立境外廢鋼基地,國家應給予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持和保護。
    四、加快體制改革,建立新型的廢鋼加工配送體制,即實行“大批量採購,集中加工,統一配送”的新體制。

  相關稿件
鋼鐵産需兩旺仍要高度關注産能過剩 2006-11-01
羅冰生:鋼鐵業重組還得靠國家意志 2006-10-31
前三季度我國粗鋼産量突破三億噸 2006-10-31
第六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召開 2006-10-26
新鋼釩獲准發行32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 200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