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迪•威爾從送信人到資本之王
    2010-04-16    作者:本報記者 韋夏怡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網絡上搜索對桑迪威爾的評價,幾近一致的表述是“華爾街奇才、資本之王、美國企業界近10年來無可爭議的傑出管理者之一”等等。從最初的送信人到成為華爾街的奇才,桑迪威爾的每一步都在用他的“腳踏實地”成就其卓越的管理與交易能力。
  桑迪威爾1933年3月出生在美國紐約的一個猶太人家庭裏。童年的威爾歷經了經濟大蕭條,並且還在大街上送過報紙。據資料顯示,1947年秋天,他被送到了皮克斯基爾軍校學習,並最終以班級第三名的成績從軍校畢業。
  經歷了大蕭條後,桑迪威爾又趕上了“太空時代”,這一時代的到來激起了他的興趣。桑迪威爾被康奈爾大學錄取,並開始學習工程學。不過,似乎理工科並不適合他,桑迪威爾學得很艱難,光是物理課就讓他焦頭爛額。後來,他改修了他稱之為“耍嘴皮子專業”的政治學。
  1955年6月,威爾和女友琼默歇爾結婚。婚後,他開始在華爾街找工作。但是,當時華爾街的老牌公司對於來自猶太家庭的年輕人是排斥的,桑迪威爾一時無事可做,夫婦僅靠結婚禮金和威爾成人儀式上節省下來的錢生活着。
  “送信人”是桑迪威爾在華爾街的起步。在經歷了艱難的無所事事後,桑迪威爾幸運地被貝爾斯登公司雇作了送信人,每月工資150美元。經紀人接受買賣股票的訂單後,由“送信人”將訂單跑着送到交易人手中,再由交易人來執行交易。儘管薪水不多,但桑迪威爾卻在交易大廳裏迅速成長,最終被提升為經紀人。
  不久後,威爾進入了貝恩漢姆公司工作,當時的華爾街傳奇人物塔比貝恩漢姆讓威爾主要呆在後&,學習怎樣追蹤訂單,怎樣做清單。威爾同時還是貝恩漢姆的“板書員”,就是在一塊大公告板上不斷寫下最新的股票價格,這樣讓經紀人們抬頭就能看見。而恰恰是這些普通而繁瑣的工作,讓威爾能夠更好地了解股票發行和股票交易的情況,並學會了低成本操作,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和注意細節。
  1960年,在妻子的鼓勵下,威爾離開貝恩漢姆,和他的三個朋友湊了21.5萬美元作為註冊資本,合夥開辦了自己的經紀公司。他們還花了16萬美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買了一個席位,用剩餘的錢雇了一名秘書,租了一間辦公室,開始了經營。
  威爾從貝恩漢姆那兒看到了零售經紀業務的重要性,他意識到,個體投資者的交易量如果很大,其收益就可以與大型機構的交易相媲美,而且風險較低,收益穩定。果然,他們的公司很快因大量吸納散戶而聲名鵲起。
  除此之外,他們的公司還通過不斷的兼併達到發展壯大。在成功接管了海登斯通公司後,威爾和他的合夥人嘗到了兼併的“甜頭”。很快,他們又在1979年兼併了紐約最古老的公司利博洛茲,兩家公司合起來資本達到2.5億美元,這是當時華爾街歷史上最大的一樁合併案。兼併後的公司迅速躋身成為華爾街第二大經紀公司。在一次又一次地兼併中,威爾成了華爾街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1996年,他的旅行者集團憑藉213億美元的年收益躋身“財富500大”前40強,其綜合市值已達340億美元。《商業周刊》曾評價他,在10年的時間裏,桑迪威爾把一系列前景堪憂的公司打造成華爾街金融巨艦。
  作為著名的交易大王,威爾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取決於也離不開他異乎尋常的管理風格。威爾管理有方。一方面,他給管理人員確立了嚴格的經濟任務,完成任務的人得到獎勵,沒有完成任務的人受到懲罰。而另一方面,他又是員工們的“家長”,他把團隊看成是一家人,不僅在工作上了解員工,在個人生活方面也處處關心。
  威爾也很會挑人。據説他不雇用獵頭,也能很容易地找到能人。他非常善於發現年輕的金融奇才,並給他們以很高的職位。隨着事業的發展,他更多地雇用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有些人的簡歷上可能有污點,但是如果覺得他們會對他忠誠,他就會給他們第二次機會。桑迪威爾非常重視“忠誠的價值”,他要求周圍的人要忠心耿耿,有人説這是因為在他大學四年級時父親拋棄了母親的精神創傷造成的。

  相關稿件
中原內配疑似過度包裝 資本原罪揮之不去 2010-04-14
全球金融資本“掘金”中國 2010-04-13
劉明康:銀行融資不能全靠資本市場 2010-04-13
[新書架]《資本主義的代價》 2010-04-13
國際資本找上門 企業融資路漸寬 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