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克裏斯滕森:因“顛覆”知名
    2007-05-28    趙娟    來源:經濟參考報
  1912年,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了影響學界近百年的創新理論,為發展經濟學的産生奠定了理論基礎;80多年後,管理學界一位大師提出了著名的“顛覆性創新”理論,顛覆了整個管理學界和企業界,並使自己獲得“顛覆大師”美譽,他就是克萊頓克裏斯滕森(Clayton M. Christensen)。
  1953年,克裏斯滕森出生於鹽湖城,22歲楊百翰大學經濟係畢業,並以羅德學者身份進入牛津大學深造,獲得應用經濟學碩士。之後,他又在哈佛大學相繼獲得哈佛商學院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任職波士頓諮詢公司顧問和項目經理。1984年,克裏斯滕森與麻省幾位教授共同創辦了高科技製造公司——CPS,並親任董事長兼總裁。1992年,克裏斯滕森重返哈佛獲得工商管理博士後學位,並首創了創新管理學科。
  克裏斯滕森認為,創新有兩種:維持性創新和顛覆性創新。維持性創新以挑剔的、高端産品消費者為目標,使企業沿着既有的改進軌跡移動;顛覆性創新則是引入與現有産品比較更為簡單、更加便捷與廉價的産品。1997年,在第一本著作《創新者的困境》中,克裏斯滕森提出,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擅長於維持性創新,但由於他們總遵循原先的創新途徑,不是去開發顛覆性技術和産品,在面臨顛覆性創新時往往會失敗。許多優秀的企業曾經被人們崇拜並效仿,但是最終卻在市場和技術發生顛覆性變化時喪失行業領先地位。
  2003年,克裏斯滕森在後繼之作《創新者的解答》中,對上述現象給出一個看似悖謬,實則合理的結論,那就是良好的管理導致了這些企業的頹敗。克裏斯滕森認為,老牌企業不能成功應對顛覆性變化,是因為其原有的能力只夠進行維持性創新,即通過改進原産品和服務留住主流客戶,“它們不得不取悅於最有價值的客戶,而且別無選擇——它們受到重力一樣的力量牽引走向末路”。顛覆性創新則通過推出新産品或新服務開創全新的市場,如柯達照相機、貝爾電話、施樂影印機等。
  除了創新管理領域,克裏斯滕森對商業戰略也頗有研究。他認為,當今的戰略家們受限於時勢,推崇的是戴爾及思科這樣的大公司,但沒有意識到這些公司的成功有很強的時間性。歷史的教訓是:企業的成功是轉瞬即逝的,IBM 20世紀70年代的“垂直整合”模式今天就會碰壁。同時,他還將顛覆性理論引入了MBA的教育領域,認為傳統的商學院正面臨着企業大學及短期培訓班的挑戰,因為後者具有更專業、更實用、更快捷、更經濟的優勢。
  克裏斯滕森在管理思想領域成績斐然,他的《創新者的窘境》一書榮獲1997年度“全球商業書籍獎”,後期著作《破壞性技術:逐浪之道》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2005年,克裏斯滕森曾對中國企業進行過一番“診斷”。他認為,“中國擁有培育顛覆性創新技術的最好土壤”,中國的大型企業切莫盲目自信,要警惕來自於中小企業的顛覆性創新的威脅。
  相關稿件
[管理大師]安索夫:戰略管理理論鼻祖 2007-05-21
[管理大師]特勞特:開創“定位的時代” 2007-04-30
[管理大師]哈羅德•孔茨:建立管理過程學派 2007-04-23
[管理大師]尤裏奇:開創人力資源概念 2007-04-16
[管理大師]梅奧:把管理理論領入行為科學 200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