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7月底,今年以來發行的新基金上演的是一出“量優質廉”的秀。發行數量與日俱增,基民卻不買賬,募集規模也略顯寒酸。依據聚源數據的顯示,80余只新基金僅募集約1121億元的資金。這與2007年僅61隻新基金就募集約6249億元相比,實在是相當難看。
生不逢時 新基金髮行規模不濟
2隻、10隻、12隻、18隻……今年以來,新基金每月的發行速度一提再提。依據相關歷史數據,2009年整年度基金的發行數量為108隻。如果今年新基金按照現在的速度繼續發行,突破去年的發行量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新基金的發行情況卻沒有基金公司期望的那麼好:不僅目前的總量不多,平均募集規模也不過16億。 從2001年到2009年的基金髮行數量和募集情況來看,這一發行記錄算得上是“墊底”了。與2007年輝煌的102億平均募集規模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即使是平均募集規模較低的2003年和2005年,也都位於17億之上。截至目前,尚沒有一隻新基金的發行超過百億規模。目前,發行規模最大的農銀匯理中小盤基金,發行規模92億;發行規模最小的為寶盈中證100指數,募集規模僅2.8億。 據全景網數據中心統計,截至6月30日,上半年有20隻基金首募份額不滿10億份,這些基金還一度被戲稱為“迷你”新基金。其中最小的是寶盈中證100指數基金,位列倒數第二位的是募集3.4億份的長盛環球股票基金,倒數第三的則是募集3.64億份的諾德中小盤股票基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QDII首募規模也有所降低。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與2007年首批發行的QDII相比,今年以來成立的8隻QDII平均募集規模為5.18 億元,其中首募規模最大的5.92億元,最小的3.4億元。而2007年首批出海的4隻QDII首募規模分別為299.98億元、300.56億元、297.5億元和295.7億元。 募集的不理想還讓一些基金公司被迫延長募集期。7月7日,年內首只新基金正式宣布延長募集期間。當日,信達澳銀基金宣布將正在發行的信達澳銀紅利回報基金募集期限延長到7月23日,這就意味着該新基金的募集期將達到47天。另據Wind統計顯示,至少有13隻新基金(剔除QDII)募集的期限超過了30天。大摩卓越成長和泰達紅利中證財富大盤認購天數均達到37天,銀河藍籌精選認購天數也達到了39天…… 對於今年發行量的不濟,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朝陽認為,主因是今年市場狀況不佳,沒有好的行情,投資者就不願意入場。另外,也有分析師&&,2008年的大熊市對基民的影響很大,很多投資者對虧損還記憶猶新,雖然經歷了去年的小牛市,但是大部分的基民還沒有解套,投資者對買基金不熱情也就是正常的了。
業績堪憂 養基人“喜舊厭新”
“上半年市場環境不好造成了對新基金申購、規模的影響,儘管各家基金公司會採取不同的辦法自己去申購,但是數量是有限的,總體規模還是有賴於廣大基民。”但劉朝陽分析説,與往年不同,今年的“養基”市場上,基民們不再熱衷於購買新基金,而更傾向於買入成立多年的老牌基金。 “目前,基民可能更多的是寧願購買老基金,而不買不熟悉的新基金。這主要是因為在整體資本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老基金的操作比較成熟,對倉位有一定的控制,不會急於去買進一些股票,業績也相對穩定。”劉朝陽認為,“畢竟新基金是一張白紙,沒有歷史可尋,而老基金畢竟有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經理、基金運作特徵等可以參考”。 事實上,自今年1月以來成立的新基金業績表現確實不如人意。據德聖基金研究中心截至7月27日的統計顯示,上半年以來新發行的基金凈值增長率幾乎呈現“負增長”。1月份成立的上投行業和易基亞洲兩隻基金成立以來收益分別下降了-8.20%和-2.80%。2月份成立的基金中,申巴300指數基金的凈值增長率最低,為-16.90%,而同期2月以來指數基金加權平均收益僅為-9.65%;3月份發行的南方策略股票型基金的凈值增長率為-12.90%,而同期該種類基金的增長率也不過-9.02%。 此外,對於2月份成立的13隻新基金而言,面對即將結束的6個月的建倉期,它們在某種程度上還面臨着窘境。根據規定,建倉期結束時,次新基金就必須達到契約規定的倉位底線,比如股票型基金的底線是60%。有業內人士&&,對於那些倉位較低又快到截止日的基金來説會是一種兩難選擇。不追漲,到了建倉期結束日,即使市場漲得更高也得建倉;追漲,一旦市場出現回調,短期內基金凈值就不太好看。
市場好轉 新基金髮行或再提速
投資者除了在“新”、“舊”基金上有了不同的抉擇,在挑選品種上,也正出現變化。在新發基金中,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債券型、貨幣型等低風險基金的募集情況整體好於偏股型基金。不過,隨着股票市場出現好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新基金髮行或將進一步加快,募集規模也有望擴大,股基的發行也將呈現出較好的態勢。 據好買基金調查,隨着7月份市場強勁反彈,15%的私募基金看多後市,65%的私募基金對市場呈中性看法,僅19%的私募基金看空後市。劉朝陽&&:“年初大家對市場的判斷是‘前高後低’,可是現實卻在呈現‘前低後高’之勢,鋻於對下半年市場的好轉、震蕩向上的較樂觀判斷,新基金審批可能會加快,同時發行規模也可能會有所提升。” 根據證監會的公示,截至7月23日,有12家基金公司如中歐、交銀施羅德、華商和大成等,共申報了13隻基金。13隻申報基金中,有6隻債券基金、1隻貨幣市場基金、4隻股票基金、1隻混合基金、而大成基金則申報了深證成長40ETF及其聯接基金。新近獲批的紐銀梅隆西部基金也申請了一隻股票型基金。 另外,QDII今年也迎來了一股發行潮。劉朝陽介紹説,最近QDII基金一直在擴容,區別於以往多局限於香港市場,現在對海外的投資也日漸多元化,包括跟蹤指數等。據天相投顧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已經成立的QDII基金有17隻,另有1隻QDII正在募集。建信全球機遇、鵬華環球發現、華安香港精選、嘉實恒生中國企業、南方金磚四國5隻QDII也已獲批,不過尚未發行。如果計入這5隻QDII産品,目前QDII總數就已擴大到23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