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2010-05-28    作者:記者 韋夏怡/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資料照片

新華社/路透

    危險的信號再次傳來。伴隨著泛歐600指數下跌2.5%,報收232.11點,並創下自去年9月3日以來8個月間的新低,歐元區邊緣國家股市相繼陷入熊市。
  有人評價這些歐元區邊緣國家説,它們夠浪漫,好享受;但不夠勤奮,不肯捱苦;不懂精打細算,有異於德國等中歐國家,因此經濟一向落後。歐元區的低利率政策,使它們可大舉借貸,來刺激樓市,增加消費,從而推高工資,後果是債務高、財赤高。
  包括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與西班牙在內的“歐豬五國”,都在顫顫巍巍地經歷著這“招之即來,揮之不去”的陰影,衰退的憂慮也在不斷地被放大。在經濟全球化的視野下,危機給包括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或多或少的造成了傷害,各國都在密切關注、並在努力地使危機的影響最小化。

  顫顫巍巍的“歐豬五國”

  據悉,被稱為“歐豬五國”(PIIGS countries)的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與西班牙這五個國家的股市均已從今年早些時候的高點下跌了20%以上,這20%就是股市邁入熊市的門檻。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週二,歐豬五國的市場極為疲軟。意大利FTSE MIB指數較4月15日的最高點23539.34已經縮水了22%。僅在今年5月份,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股價就已經縮水了近22%,意大利錫耶納銀行集團股價也大幅下跌。
  葡萄牙PSE-20指數較其4月14日最高點8349.16已經縮水20%。僅在5月份,葡萄牙水泥生産巨頭Cimpor股價下跌了26%,工程集團Mota Engil股價已經縮水了22%。
  愛爾蘭股市也一同進入了熊市,其ISEQ指數較4月26日的3497.17點下跌了21%。僅在5月份,聯合愛爾蘭銀行和愛爾蘭銀行股價均已經縮水39%。而希臘則早已率先進入了熊市。
  另外,這些國家的銀行股也受到了打壓。其中西班牙的BBVA與桑坦德銀行的股價分別下跌4.5%和4%。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對於整體經濟的擔心並非銀行股受打壓的唯一原因,銀行業的資産負債表健康度也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比如,西班牙政府上週日就接管了該國一家儲蓄銀行,另外四家儲蓄銀行也在週一達成了一項並購交易……
  對於“歐豬五國”的“返熊”,多數人都將主因歸結為:由於對經濟增長以及銀行資産負債表的擔心加劇,投資者的信心受到了打壓。策略師麥克蘭霍夫也曾&&,這是投資者正在對銀行業危機重演的可能性感到擔心,他認為,這次的再次危機可能會從小型銀行開始。  
  其實,自年初開始,這些地區就已經以“歐豬五國”的稱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火熱了一陣。今年2月份,也是由於市場信心受債務危機的嚴重衝擊,使得投資者紛紛拋售歐元區風險資産。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三國股市一度累計下挫7.2%、6.3%以及7%,希臘雅典證券交易所指數當時也跌至去年4月以來最低點。
  “歐豬五國”的情況看著挺緊迫,問題是存在的,但是否真的危險又是爭議頗多的。
  美國《世界日報》曾指出,愛爾蘭的美國投資很多,因此美國斷不能置之不理,何況經濟體積不大,要理也較容易,因此實質上只存在著“歐豬四國”。 
  而最近又有人剔除了意大利的危險。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稱,在世界大多數國家,歐洲面臨經濟危險的國家被稱為“PIIGS”,但是據説在意大利名單上顯示的則是“PIGS”。顯然意大利人把自己排除在了“面臨危險”之外。據一位分析人士指出,意大利的國債水平很高,但它今年的預算赤字卻比德國的小,吝嗇的預算使得意大利的增長率很低,但更便宜的歐元會使意大利公司的出口更容易。意大利著名作家貝佩塞韋爾尼尼甚至還洋洋得意的嘲笑道:“我們不是希臘!”。
  如果除去這兩個國家,那麼就剩葡萄牙、希臘和西班牙這“三隻小豬”了。其中,希臘應該危險系數最大的。去年12月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下調希臘主權評級,希臘的債務危機隨即愈演愈烈,不久之後,希臘財政部長稱,希臘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約90億歐元資金以渡過危機。但是歐洲各國在援助希臘問題遲遲達不成一致意見,4月27日標普將希臘主權評級降至“垃圾級”,危機進一步升級。半年來,希臘債務危機越鬧越大,歐元區國家相繼捲入。
  西班牙方面,其央行曾&&,由於國內需求疲弱,預計西班牙2009年GDP下滑3.6%,創10年最大降幅,與西班牙政府的預期相符。該國09年第四季度GDP環比降幅放緩至0.1%,第三季度降幅為0.3%。另外,隨著經濟連續第二年萎縮,西班牙今年整體公共預算赤字恐將佔GDP的9.8%。這波6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讓西班牙2007年的預算盈餘轉為赤字,成為去年歐元區財政赤字第三高的國家,僅次於希臘和愛爾蘭。而葡萄牙則更多的是由於政治危機加劇了其債務困境。
  但是綜合來看,就“歐豬五國”本身來看,它們的危機是存在的,但是卻不一定需要太擔憂,至少它們還能“有困難找救助”。美國業內評論人士認為,“歐豬”不會變“病豬”,歐元區國家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不會置之不理。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曾&&,危機是否持續,最大的風險是在於金融投機性資本與歐盟救助行動的博弈。

  歐洲引來“二次衰退”憂慮

  希臘債務危機這根導火索,引發了整個歐洲不小的震動。債務危機已經引發了對於歐洲經濟復蘇的擔憂。一方面,有人擔憂債務危機可能傳導到金融領域,引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並對經濟信心構成沉重打擊;另一方面,歐元區國家為應對債務危機紛紛採取措施緊縮財政,這在經濟復蘇勢頭依然脆弱之際可能會將歐洲經濟再度拖入衰退,倘若歐洲陷入二次衰退,全球經濟肯定也會受到重大影響。
  在市場對於希臘、西班牙以及其他歐盟國家可能出現債務違約的擔憂情緒驟然高漲的情況下,歐盟&&了5000億歐元的救援計劃,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承諾給予歐盟國家2500億歐元的貸款支持。儘管這一計劃已經&&,但歐元迄今卻仍舊持續下跌。目前歐元正在遭遇新的打壓,即市場對於歐元區金融系統穩定性的懷疑。
  進入5月,隨著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不斷惡化,市場對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復的擔憂有所加重蘇,全球資金的避險情緒明顯升溫,股票、商品等風險資産相繼受到嚴重拋售,美元、黃金價格則是不斷創出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師卞曉寧認為,這一趨勢短期內是很難出現逆轉的,歐元危機令人們重新審視、評估國際貨幣體系的結構,從而引發投資組合中大類資産配置的變動。
  招商銀行分析師劉東亮指出,上周德國政府限制國債和CDS裸賣空這一魯莽而愚蠢的舉動,是危機進一步惡化的導火線。他認為,德國找錯了敵人,繼續將矛頭對準了市場,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與市場對抗的人終究會失敗,這次也不會例外。
  左小蕾&&,歐洲經濟在還沒能完全走出次貸引發的全球危機,又陷入主權債引發的歐洲危機,因此可以判定,歐洲經濟的W型的態勢已經定格,並將拖累全球經濟復蘇。希臘債務危機引發的歐洲金融市場的動蕩,已經演變成全球金融市場第二次探底的開始。
  不過,歐盟經濟與貨幣事務委員瑞恩本週二&&,近期主權債務市場的動蕩將對歐盟經濟復蘇造成何種影響目前尚不明確。瑞恩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實體經濟是否能夠支持金融市場的再次動蕩。
  據法國媒體26日報道稱,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Pier Carlo Padoan近日在接受《費加羅報》專訪時&&,歐盟成員國為應對債務危機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應該不會導致歐盟經濟重新陷入衰退困境,歐元區經濟不會出現二次探底?
  券商Brewin Dolphin Securities的首席策略師麥克蘭霍夫也認為:“全球經濟一直在試圖從低位反彈,從而為復蘇打下基礎。這看上去大有希望,我認為我們不應抹殺這一點。”
  有評論認為,歐盟目前是進退兩難。希臘債務問題在歐元區具有普遍性,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國都有可能步希臘之後塵,一旦有了救援先例,就很難為以後的援助劃定清楚的界限。但是如果歐盟下狠心丟掉希臘債務危機包袱,那必將影響持有希臘債券的歐洲諸國,其連鎖反應尚難評估。
  此外,在這場危機中,歐元也遭受到了一定的衝擊。據悉,歐元近日遭受大幅拋售,歐元兌美元匯率連續跌破關鍵支撐位,甚至創下自2006年4月以來新低,一直在1.2 2美元附近徘徊,甚至有一些人直指對衝基金正在瘋狂做空歐元。對於歐元在處境,歐洲各國間也存在分歧。法國財長拉加德就曾公開反對默克爾的講話,稱“不認為歐元處於險境”,而默克爾在前一天曾&&“歐元處於險境,有崩盤的危險”。起關鍵作用的德國&&,如果歐元崩潰,不僅是這種貨幣的失敗,一起崩潰的還將包括歐洲和歐盟的理想。歐洲人面對的是歐元區建立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和考驗,是一場拯救歐元的救贖行動。
  歐盟成員國財長們現在也是絲毫不敢懈怠。不久前,經過馬拉松式的談判,他們終於達成了一項總額高達7500億歐元的穩定機制,試圖為可能步希臘後塵的其他歐元區國家構築一道“防洪堤”,以遏制希臘債務危機蔓延並力促歐元穩定。
  歐洲中央銀行也按下了“核按鈕”,決定從二級市場購買歐元區成員國政府債券和私人債券。歐洲央行還恢復了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所採取的一系列非常規救市舉措,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

  對我國影響有限部分出口企業面臨困局

  由“歐豬五國”引發的這場債務危機,于歐洲是噩夢。而對我國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各界的反應也是不一的。總體看來,危機對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影響是不大的,但是對於一些依賴於出口歐洲的國內企業來説,已經開始感受到危機帶來的壓力了。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日前&&,歐洲作為世界經濟總量最大的一塊,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主權債務危機之下,根據中方的判斷,從目前的情況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然具有不確定性,不過從總體情況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規模不是很大,雖然對中國的外需恢復帶來不利影響。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高級經濟師祝寶良也曾指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會産生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
  諾安基金分析師認為,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主要在於外部需求。歐盟是中國對外出口的第一大市場,歐債危機拖累歐元區經濟復蘇,必然導致中國的外需增長放慢。此外,歐債危機導致歐元持續走低,人民幣因此被動升值,這樣會削弱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優勢。
  但分析師也指出,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並不完全是負面影響,也有正面因素,需要辨證分析。歐債危機降低了中國的外部需求,緩解了中國經濟持續過熱的風險,因此減輕了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壓力。另外,歐債危機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使得國內通脹的外部傳導壓力得以消減。因此,2010年下半年國內通脹壓力將有所緩和。這些對A股市場無疑是較大的利好,A股市場短期內企穩反彈是大概率事件。但A股市場中長期趨勢仍取決於宏觀經濟基本面,國外要看歐債危機演變以及對經濟復蘇的影響程度,國內則要看房地産市場調控效果以及後續政策取向。
  企業方面,來自浙江、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家們有的已經感受到了債務危機的影響。對浙江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説,歐美市場一直是企業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但是危機的到來,企業業務的“脆弱性”立刻顯露出來。業內人士預計,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浙江外貿的影響會比較嚴重,預計在5月和6月,甚至整個第三季度表現會更明顯。一位企業負責人介紹説,最近公司上下都很鬱悶,因為不少客戶是債務危機下的那幾個國家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3月份下單以後,就一直沒有新訂單。另外,對於只單向出口歐洲而沒有從歐洲進口的企業來説,可能影響也會比較大。位於珠三角的某香港童鞋企業負責人&&,現在對歐洲出口不明朗,尤其是在歐元區的情況更糟糕,而未使用歐元的英國情況還稍好一些。這位企業負責人還舉例説,業界原本以為歐盟對中國鞋反傾銷稅會終止,沒想到歐盟繼續延長征收16.5%的反傾銷稅,加上中國製造企業因成本不斷上漲而提價,以及歐元貶值,這些因素綜合加起來令歐盟採購商難以消化,只能紛紛提高零售價格。例如在法國,一雙去年只賣8歐元的鞋子,在今年價格一下子翻了一倍以上,價格快速上漲令消費者不能輕易接受。而為降低採購成本,歐洲一些客戶將訂單轉移到越南等國家。
  為了應對危機,有些企業已經開始自發組織討論對策。改變結算貨幣企業間共識的一種主要避險手段。相關負責人&&,考慮到歐元未來的不確定性,對向歐洲國家出口的企業,能夠用人民幣結算的,盡量用人民幣結算;對方不同意用人民幣結算的,則盡量用美元結算。
  杭州市外經貿局一位人士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醒企業,在歐元區經濟出現波動期間,出口企業與推遲下單的歐洲客戶要保持&&,定期了解當地市場恢復情況。近期有出口貨物到希臘的企業,要謹防進口商拖欠貨款。此外希臘債務危機已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引發了連鎖反應,這些地區同樣存在市場惡化的風險,近期有貨物出口到這些國家的企業也要提高風險意識。

  相關稿件
歐債危機仍然可控 “二次探底”難成立 2010-05-19
歐債危機是一場信心危機 2010-05-06
歐盟峰會今開幕 誰來拯救歐債危機或將定奪 2010-02-11
大宗商品維持弱勢 歐債危機重創金價 2010-02-08
歐債危機“救活”美國樓市 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