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新華社&&4月19日電 據台灣媒體報道,由於看好人民幣估值,島內出現一定程度的囤積人民幣現象,導致島內人民幣現貨吃緊。 今年春節後,台灣本地銀行對人民幣需求量大增。其中人民幣交易量最大的兆豐銀行&&,不少機構都預期人民幣會升值,因此很多民眾都想先買些人民幣放在手裏,導致人民幣現貨吃緊。同時,部分縣市的商店也開始囤積大陸游客來&消費的人民幣現鈔,導致市場回流的人民幣現鈔量大幅減少。 島內部分民營銀行4月起大幅提高人民幣買入價格,希望促使民眾將手裏的人民幣賣給銀行,但效果並不明顯。 另據報道,人民幣供給雖然吃緊,但台灣銀行、兆豐銀行等島內兩大人民幣兌換銀行均&&,將維持島內民眾一次可兌換人民幣2萬元額度的規定。 2008年6月30日,台灣本島正式開放人民幣兌換&&&,每人每次兌換額不得超過人民幣2萬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