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切實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增強內外部約束力,有效防範和化解潛在財政風險”的論述,在兩會上引起較大反響。《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時了解到,許多代表和委員認為,我國政府性債務的風險,主要集中於快速增長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加大地方融資平台監管刻不容緩。
兩會聲音:地方融資亂象已顯,潛在風險亟須防範
“為應對金融危機,出於保增長的需要,地方融資平台在2009年經過了一個‘充氣試’的膨脹。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末,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達到6萬億元。與此相應的問題和風險已開始顯現。”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協副主席於小文説。 於小文認為,地方融資平台的風險主要有四點:一是負債率過高,二是借款和用款主體不一致,三是多數政府融資平台公司不具備自償能力,四是融資平台總體上存在過多、過濫現象,很容易造成政府信用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曉蘭分析説,一方面,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催生的項目大都是長期投資項目,且投入資金大,如果經濟復蘇勢頭不足,將面臨較大風險;另一方面,作為主要融資工具的商業銀行,在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建設中扮演了“政策性放貸者”角色,平台償債風險最終將部分轉嫁給商業銀行。 “地方融資平台最大的風險,在於把地方政府基礎建設和公共事業産生的債務信貸化。”全國人大代表、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直言。
建言獻策:防風險不宜“急剎車”,健康發展重在規範
據了解,於小文、徐曉蘭等多位委員和代表針對地方融資平台存在的問題,向兩會遞交了提案和議案,呼籲國家研究制定相應措施,整肅和規範地方政府的融資行為。 “規範地方融資平台十分必要,但規範不是關掉。”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發改委主任沈衛國説,目前地方政府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中所需資金,很大一方面是通過地方債和地方政府投資公司融資的方式實現的。一下子關掉地方融資平台將致使隱性風險顯性化。 於小文也認為,在應對金融危機和擴大內需中,地方融資平台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因存在問題而“急剎車”,將引發政府信用危機。她説:“地方融資平台已成為現行體制下地方負債的便捷可行途徑,對挖掘用活國有資産潛力,推動國有資産經營市場化都具有特殊意義。” 由此,沈衛國建議説,國家應建立統一的風險控制標準,對地方融資平台“分類處理”,讓風險可控的平台規範運行、健康發展。 “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逐步弱化政府的直接投資功能。”徐曉蘭委員認為,一方面,政府應着力探索項目信託、股權融資和資産證券化等多元化融資渠道;另一方面,可通過稅收優惠、財政支持等手段從政策層面引導並激活民間資本參與政府投資項目。
三部委表態:正在制定措施,嚴格加強監管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針對代表委員關注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問題,國家有關部門紛紛做出回應,明確&&將採取相應措施,嚴格加強監管。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坦言,2009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出現較大規模的增長,確實存在潛在風險。他&&,發改委將對此採取三項措施,一是將科學安排政府投資,保持合理投資規模;二是控制新開工項目;三是規範地方政府的投融資行為。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説,加強對地方融資平台管理,從財政的角度來説,就是要通過綜合分析地方的財力狀況、承受能力,規範和控制地方融資平台。這其中包括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建立地方財政的償債機制等。 央行行長周小川説,從金融機構來講,主要強調決策程序和風險防範。要從各種參數和監管角度使其能夠對於貸款項目的評判、風險權重的安排、土地價值的評估等方面做到合規運行。“對出現不良資産的平台公司,必須嚴格按照現行會計準則,按照現行貸款分類標準來進行資産處置。” 有消息稱,由財政部牽頭實施的國家對地方融資平台的監管辦法最快將於3月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