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10-21 作者:本報記者 劉振冬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2010年宏觀經濟增長可能超預期,需要及早進行宏觀政策的準備和適度的預警性微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隨着投資增長的延續,消費的穩定增長,外需的明顯改善,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復蘇趨勢,尤其是新開工項目的大量增加和出口的改善可能使經濟在2010年出現超預期的增長。 巴曙松預計,考慮到2009年新開工項目的持續性,2010年新增貸款依然會保持在7萬億元以上的高水平。他認為,帶動2009年中國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依然來自以城市化為主線的大量基礎設施投資。從目前的四萬億刺激計劃的實施進展以及銀行的信貸資金配套情況看,總體開工的項目可能顯著超出市場的預期。從目前的趨勢看,投資增長的高點應當説還沒有到來,2010年經濟向上調整的可能大於産能過剩的風險。 巴曙松&&,出口如果可以迅速恢復,對於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增強,那麼經濟決策者就可以有更大的靈活性對於房地産市場的局部泡沫進行靈活的調整,而不用過於擔心這種調整對於國內需求的影響和復蘇信心的打擊。 “同時,所謂擴張性的宏觀政策,主要強調的是為經濟復蘇提供充足的流動性,目前應對危機主要依靠的是國內銀行體系提供的流動性,隨着出口的恢復和外資的流入,國際收支提供的流動性會明顯上升,這就為貨幣政策動態微調提供了新的迴旋餘地。”巴曙松説。 “如果出口或者投資的增長超出預期,就可能為房地産政策加大結構性調整的力度提供了空間。”巴曙松&&,與此前的房地産調控政策比較,2009年的房地産調整政策的預警性更強,對於促進市場的平穩發展應當可以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對於貨幣政策的取向,巴曙松認為,當然應當對通貨膨脹保持高度警惕,不過,如果把結構調整作為宏觀政策的主要任務的話,較為溫和的物價上漲對於推進結構調整可能是相對有利的。從目前的物價走勢看,儘管物價依然是負值,但是環比在明顯上升,不過從趨勢看,市場依然認為,佔CPI較大比重的農産品連年豐收,工業製成品並不存在明顯的供不應求,依然存在明顯的産能缺口,因此,2010年CPI預計3%左右,依然較為溫和,其中輸入型的影響因素可能最為顯著。實際上,弗裏德曼認為對於美國這樣的發達經濟體,2%至5%左右的溫和通脹是合適的,對於中國這樣經濟結構迅速調整的經濟體,對於物價上漲壓力也應當有一定的容忍度,同時利用類似的物價環境來推動結構調整可能效果更好。 在匯率方面,巴曙松認為,從目前的趨勢看,人民幣匯率在雙順差格局下會繼續堅持“雙向波動,小幅升值”的原則,並不會出現超預期的大幅波動;在匯率靈活波動的基礎上,隨着貿易順差的增長和資本流入的加速,中國的外匯管理政策還有更大的放鬆管制空間,通過把更大的外匯使用權交給企業和居民,鼓勵企業和居民對外投資,以對外投資的增長來平衡外資的流入以及由此帶來的升值壓力。因為無論是中國的經驗還是國際的案例都顯示出,國際收支的順差不可能都依靠匯率的升值來解決,而更多地需要政策的結構性調整。 “同樣需要關注的是,以結構調整的名義,對更富有市場競爭力的民營企業進行整合,儘管從規模上可以擴大企業的資産,但是未必可以提高企業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在有的時候還可能導致整個行業的國際競爭能力的降低。”巴曙松&&,從這個意義上説,對於産能過剩,與其進行人為的審批或者管制,不如理順價格關係,同時促進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和競爭能力的提高,推動國有企業內部改進公司治理,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而不是依靠管制來維持原來的盈利水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