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10-16 作者:記者 程正軍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重慶電
當前,銀行紛紛推出花樣繁多的外匯理財産品,但如何選擇外匯理財産品卻是投資者普遍面臨的難題。對此,理財專家提醒,在世界經濟依然低迷的背景下,投資者購買外匯理財産品要“四看”。
一看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中信銀行重慶分行理財師説,外匯理財産品一般分為固定收益類産品和浮動收益類産品,其中固定收益類産品可以保證原貨幣的本金和利息不受損失,就是常説的“保本保息”,這類産品比較適合對國際金融市場不太了解、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普通投資者;浮動收益類産品收益相對較高,但風險也大,這類産品比較適合對國際金融市場有一定程度了解、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和金融資産較多的高端客戶。
二看匯率風險。中信銀行重慶分行理財師説,對於一些跨幣種結構性外匯理財産品,投資者應警惕匯率風險。比如,以澳元投資美元的理財産品,銀行在運作過程中一般需要先將澳元兌換成美元,待産品到期後,再將運作本金和收益兌換回澳元。在沒有風險對衝措施的情況下,兩次匯兌的時間錯配便會引發匯率風險。
三看産品挂鉤標的。當前,在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産品中區間累計型和直接挂鉤利率的産品比較多,挂鉤能源、貴金屬、指數基金價格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産品也有所增加。投資者在選擇結構性外匯理財産品時一定要對挂鉤標的有所了解,因為投資者如果對所購産品的挂鉤標的未來走勢判斷失誤,便會陷入零收益甚至負收益的窘境。此外,挂鉤標的為股票、基金、指數或商品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産品多為高風險投資,銀行可能將其設計為保本浮動收益型或者部分保本型産品,但投資者需要識別其中蘊藏的風險,看産品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能否實現盈利。
四看贖回條件。中信銀行重慶分行理財師説,結構性外匯理財産品期限普遍較長,一些結構性外匯理財産品不允許提前贖回,一些結構性外匯理財産品雖然能夠提前贖回,但只能在特定時間贖回,且需要支付贖回費用。此外,儘管有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産品有保本條款,但其前提是産品必須到期,投資者提前贖回就有可能虧損本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