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IPO在2008年因股市持續下跌暫停9個月後,於今年6月重啟。如今,距離IPO重啟首單發行已近一個多月,在此期間,銀行推出的打新股理財産品再次進入投資者視野。6月23日,交行發行“得利寶天藍 新股連環打”0901號人民幣理財産品;8月初,工行推出個人人民幣理財産品———新股申購結構化優先份額6個月。此外,其他打新産品多為在舊有理財産品中增加打新業務,如東亞銀行的“信得盈”系列9理財産品、中信銀行的穩健理財計劃等。
然而,專家&&,如今的銀行打新理財産品已經和2007年有了天壤之別。目前僅存的幾款打新産品,“打新”成分並不高,多數産品都是披着“打新”外衣,實際上在進行混合型投資。
往日“收益率之王”脫下“黃袍”
2007年時,銀行理財産品市場一片紅火,銀行拼命宣傳打新産品,投資者則被一波又比一波高的投資收益率所吸引,不斷刷新着打新理財産品市場的購買紀錄。統計顯示,2007年銀行理財打新産品平均年收益率高達18.5%,最高收益超過23%,成為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之王。甚至到2008年3月份,該類産品發行量仍有幾十款。
然而,自A股IPO重啟以來發行的打新産品不僅數量上寥寥無幾,收益率上也喪失了往日威風。8月初工行推出的“新股申購結構化優先份額6個月”産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僅為3.2%,與以往相比差距甚大。
銀率網專家&&,銀行為了控制風險,一方面推出的涉及打新的産品數量較少,甚至可以説是屈指可數;另一方面,為了不再重蹈當年最瘋狂時打新産品從“高收益”走向“零負收益”的覆轍,銀行在産品設計之初就非常注重風險控制,不再追求高收益率。
發行制度改革使打新産品失去盈利基礎
據了解,市場現有的銀行打新理財産品,多是通過“銀信合作”方式成立信託計劃,開設證券賬戶進而打新的。而A股IPO重啟後,7月初,監管部門曾口頭通知,要求中登公司暫停辦理信託公司開設證券賬戶。
“即便可以開設證券賬戶,目前的新股發行制度也已使打新理財産品的盈利模式失去了基礎。”西部信託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經理沈康&&,新股申購理財産品今非昔比是從今年6月實施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開始的。根據IPO新規,每一隻股票發行,任一股票配售對象只能選擇網下或者網上一種方式進行新股申購。同時,單個投資者只能使用一個合格賬戶申購新股,且單一賬戶網上申購不得超過網上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也就是説,集中資金認購新股提高中簽率這種情況的基礎已經不存在,通過打新獲利的可能性漸小。
不再一味押寶打新轉而採取組合投資策略
“銀行改良版的新股申購理財産品不再一味押寶打新股,轉而採取組合投資的策略。”銀率網專家日前&&,出於風險和收益的考慮,銀行産品設計普遍在打新同時,參與到了對債券和信貸等資産的投資,力圖通過多元化投資,平衡産品的風險和收益。
例如,中信銀行推出的中信銀行穩健理財計劃就不是單純的打新産品,而是兼顧債券和票據等多個投資市場,同時,資金配置上注重高收益信貸資産。也就是説,打新産品在參與新股申購的同時,還參與流動性較高産品的投資,有利於在資金閒置時提高産品收益,避免投資者損失。
交行推出的新股申購理財産品———新股連環打,在打新股同時,兼顧債券、票據、信貸資産、信託貸款、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産品及信託理財産品等多個投資品種。
在沈康看來,認購新債有可能成為打新理財産品的一個新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