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紅高頻次低額度現象凸顯
    2009-07-31    本報記者:張漢青 實習生:張馳    來源:經濟參考報

    股市的財富效應讓基金公司大為獲益,隨著資産家底的逐漸殷實,基金公司分紅的熱情也日漸高漲,不少公司出手闊綽頻頻將“紅包”送至投資者手中。
    不過,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在這波基金分紅潮中,基金公司普遍出現“重頻不重量”的操作特點:在分紅次數增加的同時,分紅的額度卻稍嫌微薄。分析人士據此指出,當前的基金分紅除了政策原因和履行合同之外,不排除有些公司更多的是為老基金持續行銷和新基金發行做氣氛烘托和“人氣”鋪墊。

    基金分紅潮再度來襲

    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共有33只基金發布了分紅公告,本月基金累計分紅總額為34億元左右,平均每只基金分紅額度超過1億元。
    在這33只基金中,偏股型基金佔17只,QDII基金1只,債券型基金15只。不管是從基金分紅數量還是基金分紅總額來看,偏股型基金是分紅的主力軍,17只偏股型基金累計分紅23億元,佔基金分紅比例約為7成。而在17只偏股型基金中,13只為次新基金,這些次新基金多數成立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另外,15只債券型基金本月的累計分紅金額約為11億元,尚未佔到偏股型基金的一半。
    除了偏股型基金之外,很多分析師對封閉式基金的分紅也充滿期待。招商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由于近半年來,封閉式基金復權單位凈值平均上漲五成左右,已經獲得了可觀的收入,同時其對基礎股票市場下半年走勢持樂觀態度,比較看好折價率較高的封閉式基金,認為它們具有較強的分紅能力。
    由于封閉式基金分紅需首先彌補前期虧損,因此盡管今年以來封閉式基金獲利頗豐,但具備年中分紅條件的基金並不多。天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基金普惠、安順、興華等12只封閉式基金可分配凈收益為正,其中基金普惠每份可分配收益為0.34元,基金安順每份可分配收益為0.3元,是封閉式基金中僅有的兩只每份可分配收益超過0.3元的基金。

    “高頻次低額度”特徵明顯

    截至7月30日,2009年已經有90只基金進行了分紅,分紅次數125次。與2008年相比,今年基金分紅的頻率明顯加快,2008年全年共有115只基金分紅,分紅次數共計159次。
    不過,從分紅額度來看,今年基金的分紅還不夠大方。在去年的大熊市下,基金分紅總額尚有1746億元(數據來自銀河證券),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分紅額只有166億元左右。
    針對基金分紅次數驟增的現象,國金證券基金研究總監張劍輝分析,大盤經過2008年的大跌,基金凈值是一步一步反彈上漲的,收益也是一點一點積累的,當面值陸續達到分紅的標準後很多基金就進行分紅,因此分紅次數逐漸增多。
    同時,自今年4月1日證監會出臺《證券投資基金收益分配條款的審核指引》,對基金分紅條件作出更細致、準確的規定後,多只基金開始扎堆分紅,一部分曾經不分紅的“鐵公基”也開始補分紅。這一新出臺的政策也使得基金公司需要更加積極地履行分紅的義務,從而也增加了分紅的次數。
    除此之外,基金分紅還具有較好的廣告效應。基金公司出于發售新基金或對老基金進行持續行銷的需要,增加了分紅次數。據統計,目前在發的基金共有13只,包括銀華、泰信、寶盈、長信和金元比聯等公司,都有一只新基金正處在發售期。而“湊巧”的是,這些公司旗下其他老基金都有一只或兩只在近期進行了分紅,很明顯這是在為新基金發行積聚人氣。招商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王丹妮對此認為,這種形式的分紅只是行銷手段,在投資上的意義並不大。
    針對基金分紅數額度偏小的問題,張劍輝進一步指出,在今年二季度以來,股市上漲進入了加速階段,無論是從倉位還是獲利的角度考慮,都使得基金公司不願意進行太大規模分紅,因為分紅需要減倉,這不利于持有人實現利益最大化。

    “紅包”該拿走還是留下

    理財專家指出,分紅是基金對已實現利潤進行分配,分配的方式可以是紅利再投資也可以是現金分紅。投資者若全部採用紅利再投資的方式,在沒有新投資者申購該基金的情況下,基金規模並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增加的僅僅是基金份額。若投資者全部採用現金贖回的方式,並且也沒有新投資者申購,基金份額雖然不變,而規模反而減少了。那麼,面對這兩種分配方式,投資者究竟該作何選擇呢?
    張劍輝認為,還是需要具體根據投資者的需求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方式:如果要投資基金,且更多地對後市看好,選擇進行長期投資,這樣能夠降低成本。而如果投資者只是進行短期投資,實現階段性投資目標,獲得有限收益,或者是不看好後市,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的風險度不匹配的情況下,那麼選擇直接的現金分紅則更有利。
    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他的觀點是紅利再投資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因為這種方式有費率優惠,相當于免費申購了增加的份額。
    業內較為一致的觀點是,開放式基金分紅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這取決于分紅前後的市場狀況。在熊市中,基金分紅是利于基金投資者的,分紅作為強制贖回有利于鎖定基民現金收益;但如果市場處在一個長期的牛市中,分紅尤其是大額分紅實際上是強制降低了投資者的收益,對投資者來説是不利的。

  相關稿件
諾安靈活配置基金分紅 2009-07-28
首例基金分紅糾紛正式立案仲裁 2009-06-23
5月份18只基金分紅總額達25億元 2009-06-05
基金"分紅門"引發法律熱辯 2009-06-03
基金分紅 2009-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