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推出小額貸款“琼中模式”
    2009-07-29    記者:侯建森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訊  近幾年,海南省琼中縣通過創新農民貸款模式,緩解了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瓶頸”,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農民增收,被稱為“琼中模式”。
    琼中縣位於海南中部山區,缺少耕地,是海南5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由於農村人口較少而且居住分散,金融機構放貸過程中要花費大量精力對農戶進行考察,加之農民貸款後的生産經營狀況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金融單位在琼中農村開展信貸業務有基數小、成本高、風險大等特點。此外,農民貸款沒有合適的抵押物,使其在申請貸款時難上加難,金融機構也會因同樣的原因在農村開展業務時“惜貸”。
    為了破解農民“貸款難”問題,琼中縣全面建立農村信用體系。琼中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許教春説“這項工作開展得非常艱難。農民的信用信息包括家庭成員、財産狀況、收入狀況、收入來源、鄰居評價以及有無賭博、吸毒等違法情況。為了保證信用信息的全面、真實,相關領導幹部和信貸員上門逐戶調查,工作量非常大。”如今,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已經覆蓋琼中縣所有的自然村,已採集農戶信用信息檔案1.4萬份,佔全縣農戶的81%,並涌現出多個“信用村”和數百個“信用戶”。
    為有效降低金融單位貸款風險,同時解決農民貸款成本較高的問題,琼中縣&&“農民貸款,政府擔保,政府貼息”政策。一方面,為農民的小額貸款提供擔保,降低金融單位的風險。琼中縣籌集500萬元成立擔保公司,並在財産保險公司辦理保險,農戶的小額貸款不需要用自己的財産作抵押,由擔保公司提供連帶擔保。另一方面,對農民的貸款,政府對其進行利息補貼,降低農民的貸款成本,減輕農民壓力。農戶提前3個月還貸,政府給予100%的貼息,按期還貸則給予80%的貼息,逾期的則不予貼息。“這種貼息的做法不但培養了農戶的自覺還款意識,而且對農民的生産活動産生激勵。”現在,農戶到期還款率達98%。關於貼息資金的來源,許教春説:“琼中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每年都會有一定的扶貧款,如果這些扶貧款平均到每一個農民的身上,不過每人幾十元,但我們把這部分資金用於補貼農民小額貸款的利息,可以使數千萬元的資金投向農村,幫助農民致富。”
    小額貸款帶動了特色農業發展。琼中縣改變過去“催耕、催種、催養”的扶貧模式,加強對農戶農業生産的教育指導,生産技術培訓成為貸款前的必要環節,使蠶絲、山雞、蜂蜜、靈芝等一批特色産業迅速興起,縣域特色經濟在生態核心區快速發展。
    為了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琼中縣每個産業都有一家龍頭企業帶動。這種“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産模式解決了農民貸款做什麼、發展什麼的問題,使農民的每一筆貸款都能得到好的收益,使資金“貸得出、收得回”,農民“富得快”。
    農村信用信息系統建立以來,海南省農信聯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不斷加大對農戶的信貸力度,截至目前,累計給3268戶農民發放農村小額貸款,共計3932萬元。2008年全縣農民增收的40%得益於小額貸款的扶持,人均純收入增加15%,並涌現出一批專業戶和專業村。
  相關稿件
小額貸款保證保險 寧波破冰 2009-07-22
渣打村鎮銀行推出無抵押農戶小額貸款 2009-07-09
內蒙古探出小額貸款緩衝風險之路 2009-07-08
寧夏小額貸款公司實現全市縣覆蓋 2009-06-25
農行將推行農戶小額貸款網上審批 200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