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2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風生水起,國際原油價格從20美元/桶攀升到峰值147美元/桶,隨後各類大宗商品大幅跳水,但整個期貨市場熱錢流入明顯,投機氣氛依然濃厚。美國期貨市場是現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商品市場,它的四大期貨市場上市的大多品種在全球範圍內佔有絕對的話語權,加上美國對金融市場的寬鬆監管,難免會出現一些惡意炒作、投機逐利的黑幕,從而影響全球經濟發展。
從2002年至2008年7月美元貶值了50%,用美元計價的商品都漲價,原油上漲88%
1848年,芝加哥成立第一個遠期商品交易所,主要交易農産品。30年後為規範混亂的奶製品市場,紐約商業交易所成立。隨着工業革命的發展,1970年紐約商業交易所推出石油期貨,今天它已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期貨交易市場。紐約商業交易所以六角形的交易池為特徵,以便交易員之間互相喊價時能看見對方的手勢。不同的&階代表着不同的合約,開盤之後現場一片沸騰,商品價格就在裏上演着翻雲覆雨的行情。
2008年6月6號,中國人準備歡度第一個放假的端午節,可是遠隔萬里的紐約商品交易所,正在掀起一場巨大的波瀾,一場激烈的多空對決正在打響。許多交易員手裏攥着大量買進的單據,原油期貨成交價格不斷被推高,短短幾個小時,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暴漲了10美元,一舉登上了每桶139美元的高位。
油價為什麼會如此瘋漲呢?根據當時國際能源機構公布的數字顯示,每天全球需要原油86.7萬桶,而供應是86.6萬桶,比需求少了1千桶。疑惑的是,每天1000桶石油的缺口,真的可以導致油價半年大漲40%嗎?筆者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元,美元在持續走低,事實上從2002年至2008年7月,美元貶值了50%,美元貶值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油價,原油上漲88%。不僅是石油,全世界其他用美元計價的商品都在漲價。
投資能源板塊的對衝基金,從2004年不足180隻升至2008年的600多只
誰在推高原油價格?有着12年對衝基金管理經驗的麥克馬斯特認為,從2007年後,原油期貨市場就涌入了大量的投機資金,而這些增量資金中多數來自對衝基金和其他金融機構。能源對衝基金中心的統計顯示,目前投資於能源板塊的對衝基金已經從2004年不到180隻基金急劇上升到目前634隻,而這個數字仍在不斷增長中。據長期關注能源領域的分析師P.沃勒格指出,僅2007年進入國際商品期貨交易市場的投機資金就超過2100億美元,是2006年的2倍,其中1000億美元進入了原油期貨市場。
為何熱錢流入原油期貨市場?2007年8月底,在因次貸危機加重了市場對全球金融危機擔憂的同時,美聯儲為了救市,連續多次降息釋放流動性,同時美元也在持續地貶值。這種救市的政策同時也使得市場意識到美國政府已經放棄對抗通貨膨脹的努力。而投資者只有將資金投資到抗通脹的資産上,於是油價直衝百元大關。
全球股市和油價的負相關性更是空前的高。這就給全球大型對衝基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適時做空全球的股指,而在推高油價上實現獲利。
而在大量資金集中涌入之後,期貨市場結構也發生了改變。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投機資金已經掌握了紐約商品交易所71%的原油期貨交易合約,而這個數字在2000年的時候,還只有37%。
按照美國期貨委員會的分類方式,其將市場上的交易者分為三大類:“商業交易者”、“掉期交易商”、“投機者”。其中“商業交易者”指直接消費原油者,如石油産品加工企業等,而“掉期交易者”則多為投行大鱷。
美國期貨委員會認為,71%的數據實際上包括了“掉期交易商”和“投機者”的持倉。如果不考慮“掉期交易商”,多頭頭寸和空頭頭寸大體相當,意味着在多空抵消之後,投機持倉對原油期貨價格的影響十分有限。但在外部資金大量涌入,市場規模快速膨脹後,一些大規模的對衝基金為了突破持倉頭寸限制,而更多地採取了向“掉期交易商”借道的方式。
如果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仍允許這些“掉期交易商”還能繼續擁有免倉位限制的權利,這就等於在市場上打開了一個很大的缺口,給了投機資金借道的動力以及之後無限的投機空間。
啟示:莫讓大宗商品市場背離其經濟職能
次貸危機爆發並且繼續深化,使得大宗商品市場背離了其經濟職能的意義。這對於金融市場剛剛開放的中國,政府應該對美國金融市場的這種過度投機行為進行深度研究。在風險控制方面,筆者認為要關注以下幾大風險:一是金融創新過度帶來的風險,二是過度投機帶來的風險,三是市場無序和放鬆監管帶來的風險,最後是背離市場職能所帶來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