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5月12日到5月20日,記者採訪京滬10家基金公司和15家券商。機構共同觀點是,最近一段時間A股和國際主要股市的持續上行,很大一個原因是市場資金特別是許多機構在“賭”通漲預期。他們認為,在通脹之前和通脹前期,市場流動性將推動資本品(股市、房産等)的價格持續上行。 國際權威機構和中國政府有關研究機構&&,由於當前國內國際宏觀經濟複雜,難以判斷未來的時間段就是通脹;也難以預期通脹後中國和各國政府會採用何種方式和力度進行調控,所以,目前“賭”通脹的心態和行動存在着必然的風險。
“救市”後遺症
一家基金的投資總監告訴記者,現在國內機構對未來的通脹似乎都“心知肚明”,但也不去過多地渲染,只是看準時間積極布局進與退。他説:“我們對政策面上的聲音也極為關注,一些監管部門的最近表態,也在提升着我們對未來的通脹預期。” 記者注意到,最近中國央行研究局一位專家&&:“自去年以來,主要經濟體激進的貨幣政策促使全球貨幣條件進一步寬鬆,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抑制通貨緊縮預期的惡化,如果中央銀行在經濟復蘇時不能及時回收鉅額流動性,可能再次埋下資産泡沫和通貨膨脹的隱患。”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指出,雖然近期出現好轉跡象,但由於投資消費的好轉並不穩定,因此美國走出危機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他同時認為,全球經濟在中期陷入滯漲的可能性相當大。 對於未來可能存在全球性通脹,一些國際機構把其原因歸於美國次貸危機以來的全球大規模的救市行動。德意志銀行的研究報告&&,自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一直實施“盡量寬鬆的貨幣政策”,使得市場基礎貨幣量劇增。美聯儲基礎貨幣的追加已經超過了2萬億美元,兩個月的時間內,就增發了同過去1995年等量的基礎貨幣數量。美國金融危機的核心原因在於總規模為54萬億美元的債務,為了維持正常經濟運轉、清償債務,美聯儲不得不增發貨幣,直接購買國債,這大大增加了市場通脹預期。 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羅果夫預計,3到5年內,美國通脹率可能超過8%至10%,10年期國債價格將下降25%。中信銀行私人銀行首席宏觀經濟顧問向松祚指出,目前對於2010年市場通脹預期的判斷概率可高達70%,今年一季度的市場數據表明,市場的通脹率預期已經在發生逆轉,美國的利率掉期的價格也已經發生逆轉。
風險源於兩方面
記者進一步採訪國際權威機構和中國政府有關研究機構,他們又向市場提出警示,目前“賭”通脹的心態和投資行動存在着必然的風險。 部分機構分析&&,一方面,由於當前國內國際宏觀經濟複雜,難以判斷未來的一定時間段裏肯定發生通脹。如果通脹未現或不明顯,股市將會猛然掉頭向下,一些個人投資者可能在沒有回過神來的時候便遭受損失。另一方面,由於目前經濟基本面還是處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之中,難用以往的思維去想象通脹出現和消去的軌道,也難以判斷出現通脹後中國和各國政府會採用何種方式和力度進行調控,假如以很大力度收回流動性,股市的上行必然受到限制。 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現在全球經濟將保持低速增長已經基本確定,但是否會陷入通脹則尚不確定。他還透露,美聯儲官員此前曾&&,一旦經濟復蘇就會及時收縮過剩的流動性。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觀察未來政策走勢,預期今年中國會有一次27個基點的降息,隨着2010年通脹壓力的再現,預計央行明年會加息81個基點。在近日交通銀行舉辦的“全球經濟:困境與轉折”研討會上許多專家也認為,為了降低通脹風險,各國政府在經濟好轉時對及時回收流動性肯定有所準備。
理性配置資産
中金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面對市場和政策面上的許多不確定性,投資者還是要立足經濟基本面,冷靜觀察理性決策。不要一味炒作“概念”,不要盲目跟風。 中信銀行私人銀行首席宏觀經濟顧問向松祚&&,合理配置資産同樣可以對抗部分通脹風險。他説,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這對判斷我國某些行業走勢甚至中國宏觀經濟的走勢都是很有幫助的。 中信銀行的一份報告稱,前段時間,中國股市有色金屬板塊不斷上揚,一些和大宗商品有關的股票的不斷震蕩上揚,都是和國際市場非常相關的。據以往中國經驗來看,中國的通脹有40%的因素都是由於海外大宗商品價格的傳導,中國嚴重依賴海外例如鐵礦石、石油等,一旦海外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揚,中國很可能也會馬上進入一個通脹的循環當中。 報告&&,目前一個比較穩健的做法就是,考慮購買資源類公司的股票及投資挂鉤通脹指數類債券或理財産品,這可以起到對抗通脹風險的作用。 中金公司宏觀策略師劉力&&,在當前的市況下,投資者可適當配置作為衡量市場通脹三大指標之一的黃金資産。一旦出現惡性的通脹,黃金的價格一定是持續上漲的。記者也注意到,最近很多投行的研究報告,對黃金的價位都有多方面的預期,總體認為黃金的價格是一個向上的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