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專戶理財門檻降至100萬元
    2009-05-15    本報記者:桑彤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證監會5月12日公布《關於基金管理公司開展特定多個客戶資産管理業務有關問題的規定》(下稱《規定》),基金公司“一對多”專戶理財業務將於6月1日起實施。相比“一對一”專戶理財業務5000萬元人民幣的准入標準,“一對多”業務的標準降至100萬元人民幣,門檻明顯降低。
  《規定》要求,特定客戶委託投資單個資産管理計劃初始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單個資産管理計劃的委託人人數不得超過200人,客戶委託的初始資産合計不得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
  同時《規定》對多個客戶資産管理計劃的投資組合有嚴格的“雙十限制”限制。即,除按照指數構成比例進行投資的産品外,單個資産管理計劃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不得超過該計劃資産凈值的10%;同一資産管理人管理的全部特定客戶委託財産(包括單一客戶和多客戶特定資産管理業務)投資於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得超過該證券發行總量的10%。
  信達證券基金分析師劉明軍分析,由於“一對一”業務需要單一客戶投資5000萬現金資産,過高的准入門檻專戶理財業務發展並不順利。而“一對多”業務將門檻降至100萬元,高於券商理財業務,是比較合理的投資額度,這將促進專戶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
  專戶理財業務從推出開始就受到了基金公司的重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固定的管理費用之外,基金公司還可以提取不高於所管理資産在該期間凈收益的20%的業績報酬。國信證券基金分析師楊濤指出,根據目前的基金收費辦法,如果發起並管理一個100億的股票型基金,基金公司的年收益最多為1.5億元,而如果擁有同樣專戶資産規模的話,在牛市行情中,專戶理財的收益可能達到數十億元。
  據了解,成熟的資本市場,機構理財規模佔基金公司整體業務比重較大。目前,美國專戶理財總規模約佔共同基金1/10,佔股票型基金1/5。按此計算,長遠看專戶理財有望為A股市場引入2000億-3000億資金。
  自2008年2月,易方達、南方、鵬華、國泰、中海、匯添富、嘉實、工銀瑞信與諾安等9家基金公司宣布成為首批獲准開展專戶理財業務的基金公司以來,目前擁有專戶理財資格的基金公司約有30多家。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止2009年3月31日,共有32家基金公司資産管理規模逾200億元人民幣。
  相關稿件
結構性理財産品發行回暖 中國概念成焦點 2009-05-15
白領投資理財韜略 2009-05-14
證監會規範基金公司一對多專戶理財業務 2009-05-13
在售外幣理財産品[圖表] 2009-05-08
在售人民幣理財産品[圖表] 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