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期貨市場遠未能有效幫助農民避險
部分人大代表建議盡快完善期貨市場品種體系
    2009-03-11    本報記者:任芳    來源:經濟參考報

  谷賤傷農、棉賤傷農、豬賤傷農……我國農民面臨的價格風險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格外嚴峻。在這輪全球性的危機中,國內鉅額收儲資金的投入,常常換來曇花一現式的價格上揚;期貨市場規避價格風險的功能發揮也難盡人意。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等全國人大代表認為,受品種、資金和投資者三大瓶頸制約,我國期貨市場尚難有效幫助農民規避農産品價格風險。應盡快完善期貨市場品種體系,試點發展産業基金,引導信貸資金入市。

上市商品期權方便農民上“價格保險”

  去年10月,劉興強踏入四川遂寧一個養豬專業村的一瞬間,被前來歡迎的村民和陣陣鞭炮聲感動得掉下眼淚。因為此前村委會負責人説,他負責生豬期貨,而生豬期貨可以讓村民在開始養豬時就知道並鎖定賣豬時的價格。“自發鳴炮歡迎交易所的調研,我是首次遇到。當時一下子感受到了農民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肉價波動讓他們受到的傷害之深。”他説。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提“穩步發展期貨市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上市生豬期貨”,目前稻穀期貨也在上市準備當中。加上已經上市的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期貨,我國期貨市場農産品期貨品種日益完善。
  “上市期貨品種邁出了服務相關産業的第一步。”劉興強説,農民對期貨市場了解有限,專業操作水平更是缺乏。相對來説,期權産品操作透明、簡單,農民只需預先支付一定保證金,就可以鎖定農産品未來的最低售價。我國應該加快推進期權交易步伐,更有針對性地為國內弱小散的農民提供風險管理工具。
  “我國期貨交易所完全有能力上市期權産品,相關研究一直在進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朱玉辰代表説。在他任大商所總經理期間,曾經促成了我國玉米期貨的上市交易。

設立産業基金合力促進農業發展

  期貨市場主要是一個專業市場。沒有專業人員對工具的合理有效使用,期貨市場管理價格風險的功能依然難以發揮。那麼,普通農民該如何避免農産品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呢?
  劉興強説,在我國期貨現貨市場結合尚不緊密、農業産業整體弱小散的情況下,培育産業基金或鼓勵發行相關信託産品是一個現實的選擇。通過産業基金將社會閒散資金輸送到産業中來,有望實現一箭雙雕:支持農業産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推動期現市場結合,增強期貨市場流動性,提高期貨市場服務産業的效率。
  在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期貨市場發展初期,由政府、企業、農民多方出資設立的産業基金,在促進農業生産化、推動期貨市場發展,以及培育農民運用期貨市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産業基金依然是一些國家農民和小生産者、小型貿易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重要中介。
  劉興強建議,借鑒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或相關理財産品發展經驗,或引導相關金融機構和現貨商共同發起、或面向期貨投資者和産業界各類主體募集,配以相關鼓勵政策,推動農産品基金試點和鼓勵發行信託産品,以期現套利基金為着眼點,嘗試發展多種形式的農産品基金和信託産品,促進農産品期貨市場的發展和期現結合,服務農業産業和農民增收。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説,設立産業基金法律層面沒有問題。至於設立政策性還是商業性的産業基金,還需要操作層面的研究。

入市信貸資金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信貸資金不能進入期貨市場,是大量涉農企業進行套保的瓶頸之一。而廣大農戶和涉農企業不能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又是阻礙農村金融發展的瓶頸之一。
  劉興強説,目前我國企業對期貨市場的利用很不充分,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內農業企業實力較弱、企業自有資金有限,特別是收儲企業基本靠銀行信貸過日子,缺少自有資金利用期貨市場避險。因此,建議在銀行、期貨公司、信貸客戶間建立資金封閉運行體系,在嚴格操作流程、加強過程監督前提下,推動金融機構支持貸款企業通過期貨市場靈活進行現貨套保經營,實現預期收益並降低涉農貸款風險。
  多位專家&&,只有資金在銀行、農戶或涉農企業、期貨市場、保險市場之間形成良性循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相關稿件
統計顯示:期貨市場一月份成交4.2萬億元 2009-02-02
期貨市場在金融危機中迎來“暖春” 2009-01-21
[期貨•2009-01-05]期貨市場五個品種漲停 2009-01-06
姜洋:期貨市場改革發展正處在重要機遇期 2008-12-04
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期貨市場提供發展空間 200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