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11-27 記者:潘清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據新華社上海11月26日電
隨着債券市場結束超常態發展階段,債券及債券型基金投資風險的逐步加大令投資者感到擔憂。基金業內專家提示:債券並非博取短期收益的投機品,投資者應視其為資産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滙豐晉信平穩增利債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朱文輝&&,中國內地債券市場一度在降息利好刺激下演繹出爆發性行情。雖然目前超常態發展階段已經過去,但基本面預期仍將對債券市場形成支撐。 朱文輝認為,債券市場行情背後也隱藏着風險。在強烈降息預期的推動下,信用級別迥異的企業債券前期都出現了大幅上漲,出現了“雞犬升天”的局面。但隨着投資者對經濟周期下行風險擔心加大,交易所分離債、公司債整體大幅下跌,信用利差擴大。 對此,朱文輝&&,作為一種固定收益類産品,債券並不是博取短期收益的投機品,投資者應當把它當作資産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來看待。“不管未來股票市場上漲下跌,利率如何變化,債券類産品都應在投資者的資産整體中佔有一席之地,”朱文輝説。 基金業內普遍認為,海外債券市場之所以蓬勃發展,與機構的推動及養老金市場對固定收益類産品的需求旺盛有關。以香港強積金為例,2008年中報顯示資産組合中債券型基金比例達到了21%,其持有的債基年化收益率也遠高於所持有的偏股型基金。 朱文輝&&,目前國內債券基金僅為55隻,佔全部基金總數的12.73%,尚不及香港市場上世紀90年代末的水平。“中國內地債券市場發展潛力很大,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及投資者願意將相當部分的資産配置在債券基金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