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求生術:尋找抵禦危機的資産保值工具
    2008-11-24    本報記者:庹泓 張漢青    來源:經濟參考報

  起自去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在今年愈演愈烈,進而引發金融危機,損害實體經濟。這場“金融海嘯”重創了全球金融資産,普通老百姓也未能擺脫資産大幅縮水的困境。對此,投資專家建議投資者在資産價格大幅波動的市況下學習“熊市求生術”,選擇利用那些穩健或下跌也能賺錢的資産保值工具抵禦危機,在避險保本之餘,為下一個牛市到來做準備。

傳統投資理財工具魅力消減

  “金融危機使得實體經濟受損,接下來是經濟下滑。”金鵬期貨公司副總經理喻猛國向記者分析,“與之相伴的是傳統投資理財産品,如房産、股票、商品等資産價格不斷下跌,且不少投資品的跌幅已背離基本面。”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這次黃金也未能倖免,國際市場從每盎司1000美元降至700美元,國內也從每克230元降至150元,保險類産品也出現縮水。
  至於目前廣受關注的債券市場和債券基金,相關專家認為,相對於個人投資債券而言,債券基金收益率遠高於國債和銀行存款。但鋻於前期炒作過大,如今盲目追高存在很大風險。

期貨做空機制有助保值增值

  那麼,如何防止資産縮水呢?“在資産縮水風潮下,只有那些下跌也能賺錢的金融工具才是最好的保值工具,甚至是激進投資者的投資增值工具。”喻猛國説。
  喻猛國&&,這種保值工具,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做空機制,也就是賣空,在資産價格高位時,提前賣出,如果真的下跌,則通過平倉獲利,彌補資産下跌帶來的風險。一般國際市場上有股票融資融券,股指、商品期貨期權等品種。而我國當前可以利用的僅有期貨市場,也就是可以通過期貨的賣空獲利。
  “今年10月份以來,大宗商品中銅、鋅、天然橡膠、原油、棉花等都出現了大幅下跌,如果投資者判斷經濟下滑、需求下降、商品下跌,通過期貨市場做空就可獲得巨大利潤,從而彌補在房地産、股市等投資上的資産縮水風險。如針對我國紡織品出口受阻和棉花供給充裕,有投資者通過做空棉花,期貨保證金從不到3萬猛增至500多萬,收益超過了100倍。”
  對於企業來説,也需要通過期貨市場等工具進行套期保值,為正常的生産經營保駕護航。喻猛國&&,在經濟周期下,企業和居民都不願看到因價格波動産生損失,都需要保值,而通過期貨市場裏方向正確的買進賣出可以進行保值。

投資者保住本金是首要任務

  在接受採訪時,不少資産管理人士向記者&&,想要在金融危機中安全、穩健地渡過市場波動,首要任務就是保住本金,檢視資産組合,重新進行風險評估。
  因為經過過去5年的海外牛市以及2006、2007年的國內牛市,不少投資人把資産組合中的無風險資産,如現金和債券,轉換成了風險資産,如股票、基金。如今,市場發生了變化,投資人需要重新盤點個人的資産組合,進行風險評估。
  在現階段的市場環境下,要增加無風險或低風險資産比重,只有大部分資産都有“本金”的保障,才有機會在金融危機中保住個人資産。從這個意義上講,“本金”等同於“生命線”。

  相關稿件
理財專家建議:弱市巧借債券型基金降落 2008-11-24
投資品幾乎全線潰退 個人理財市場漸入冬 2008-11-21
銀行理財産品市場不懼金融風暴? 2008-11-21
利率下調以後普通百姓如何理財? 2008-11-21
千種金融理財産品亮相京城 2008-11-17